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现代启示
本文选题:侗族 + 古俗文化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9期
【摘要】:侗族的传统古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以"萨"为中心的民间多神信仰、丰富多彩的民间大歌、以鼓楼和风雨桥为特色的建筑等方面。侗族的古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环保习俗,体现了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大智慧。这种智慧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侗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的生态保护。探析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从更深广的人类精神生活层面来思考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具有重要启示。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of the Dong nationality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lk polytheistic belief centered on "sa", the colorful folk songs, and th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rum tower and the wind and rain bridge. The ancient folk culture of Dong nationality contains abundant ecological ethic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stoms, which embodies a kind of ecological wisdom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is kind of wisdom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maintains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in Dong nationality area and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region. To probe into the ecological ethical implication of the ancient culture of Dong nationality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the modern society to think about the solution of ecological problems from the deeper and broader aspects of human spiritual life.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野下湘黔桂边区侗族宗教研究”(12C0855)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侗族民间信仰的生态伦理学研究”(13JD4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侗族民间节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对策”(10BMZ03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锦屏文书的人类学研究”(11YJC850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东升;;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研究——基于武陵民族地区的调研[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宪昭;;黎平侗乡:侗族口头文化传承的活态博物馆[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0年01期
2 陈结媚;;三江县同乐乡侗族刺绣剪纸花样的功能分析[J];传承;2010年30期
3 舒丽丽;;侗族“行歌坐月”习俗的人类学浅析——基于一个南侗村落“阳烂”的田野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蒋晓红;;湘西通道侗族建筑“三宝”解析[J];大众文艺;2012年21期
5 胡珀;;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巨灾保险立法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9期
6 潘明栋;;侗族琵琶歌的文化研究[J];黄河之声;2010年05期
7 李晓明;;南方山地民族“草标”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8 赵巧艳;;侗族传统民居中的空间观念与方位崇拜[J];昆明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魏建中;姜又春;;侗族民间信仰的生态伦理学解读[J];民族论坛;2014年01期
10 杨蕴希;;近代三门塘男女平等思想的表现及原因[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范连生;建国初期三农问题与乡村社会变迁(1949-1956)[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周梦;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彩清;婚姻、家庭、生育与妇女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黄哲;喧嚣与躁动[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才佳兴;黄岗侗寨的人口与家户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罗义云;侗族社会结构与生存策略[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歆;黎平侗族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尹庐慧;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学习:贵州省黎平县九龙寨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温红叶;传统何以形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姚伦光;“侗款”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马李娜;两性关系的新格局[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宋兴烈;人类学视角下的族际通婚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牛波;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新课改地方适应性问题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结媚;三江侗族民间刺绣的艺术人类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丽;三江侗族服饰审美及时尚元素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10 张伟;侗族的婚姻关系与习惯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鄂云龙;;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的关系[J];环境教育;2009年07期
2 唐彬;梁红;;生态文化:新时期文化创新的新方向[J];理论月刊;2008年09期
3 郭少棠,张慕菁,王宪明;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周鸿;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5 段超;对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的再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华;;侗族史诗《嘎茫莽道时嘉》是个人创作[J];民族艺术;1991年02期
2 林良斌;;以“萨”文化为核心,以三省坡为中心 着力打造侗族文化“圣地”[J];民族论坛;2008年05期
3 何彬;;侗族情歌漫谈[J];民族音乐;2011年03期
4 杨少波;;弘扬侗族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型新农村[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陈菲;顾钦全;;侗族文化景观初探[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江月卫;;侗族地区在金融危机中的文化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4期
7 钟金贵;杨光月;;侗族萨崇拜初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白杨;;产业化: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思路[J];桂海论丛;2007年02期
9 潘琼阁;;侗族芦笙:喜乐、和谐、群聚力[J];中国民族;2009年04期
10 潘年英;;陪安妮去侗乡[J];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昌铎;;侗族学者老有所为的新贡献[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田华咏;;试论侗族冲傩文化与侗族医药文化的关系[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谢守红;佘建喜;;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贵州黎平县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进;文彤;;挖掘侗乡文化 塑造城市特色——以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设计为例[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吴国勇;;浅谈侗族文化与侗族医药的关系[A];2007全国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红;;怀化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7 李多扶;;隐于深山一奇葩——侗寨鼓楼与花桥[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8 龙运光;李明文;龙彦合;刘光海;;独特的侗家水井与侗民族文化发展及群体防病意识的探讨[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9 杨定;;试论糯稻文化在黔东南苗族、侗族文化中的地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少勇;吴伟;;通道侗族芦笙的保护现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兴文 张中俞;贵州侗族文化研究院在黎平县成立[N];贵州民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德佳;侗都”之辩:一场民间的“中心争夺战”[N];贵州民族报;2009年
3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谢娟娟;黔东南侗族文化保护现状初探[N];贵州民族报;2009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许丹婷 整理;设立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广西日报;2010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彭钊;设立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吴兴文 本报记者 梁朝文;黎平侗族蓝靛染工艺世代相传[N];贵州民族报;2011年
7 特约记者 周志光;黎平侗族文化保护成效凸显[N];贵州民族报;2009年
8 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吴宗堂 覃小欢 陈代源;靖州旅游走出“深闺”魅力足[N];湖南日报;2009年
9 黄钟警 江显华 石凌广 龙政 陆强;繁荣三省坡旅游圈侗乡民族旅游产业[N];广西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周波 通讯员 谢秋萍;龙胜平等:民俗文化“深在闺中待人识”[N];桂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军;水文化与教育视角下的侗族传统技术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罗义云;侗族社会结构与生存策略[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黄哲;喧嚣与躁动[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5 周梦;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晓松;历史文化视角下的贵州地方性知识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晓梅;黔东南六洞地区侗寨乡土聚落建筑空间文化表达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余欢;贵州省旅游资源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寒娟;侗族服饰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演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桑童;贵州侗族纺织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艳艳;侗族鼓楼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龙明莲;侗族摔跤文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邹华锋;侗族社会保障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6 胡碧珠;湖南侗族鼓楼营建技艺[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晓雪;侗族建筑词汇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蒋晓红;湘西通道侗族民俗文化在木雕作品《侗寨风情》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9 李银艳;侗族婚恋规制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10 陈平;保护·传承·创新[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89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8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