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理论、应用及反思
本文选题:文化民族 + 政治民族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在民族本质属性问题上历来存在着文化与政治的二元对立,由此对民族理论和民族实践带来诸多困扰。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概念体系对此具有一定的消解作用,并有望为现实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本文从民族构建的基本纽带入手,对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概念体系的理论形成、应用领域和局限反思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Abstract]:There have always been two yuan antagonism between culture and politics on the nature of national nature, which has brought a lot of trouble to national theory and national practice. The concept system of cultural and political nationalities has a certain elimination effect, an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analytical to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real national problems. Starting with the basic link of ethnic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inquiry into the theoretical formation, application field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onceptual system of cultural nationalism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民族国家建设视角下少数民族社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11CMZ001)阶段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周平;;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3 秦海波;;从西班牙历史看“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界定[J];世界历史;2008年03期
4 熊锡元;略论民族文化的全民性与整体性——对“两种民族文化”论的再认识[J];民族研究;1991年03期
5 周平;;论族际政治及族际政治研究[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6 郝亚明;;试论民族概念界定的困境与转向[J];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7 陈晓律;现代民族主义的由来与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J];政治学研究;2009年04期
9 周平;;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J];政治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周平;;中国的边疆治理:族际主义还是区域主义?[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申四龙;;从越南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演变来看待民族主义的双重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赖骏楠;;建构中华法系——学说、民族主义与话语实践(1900—1949)[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张胜利;;中国自由主义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知[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7 杨甫旺;;云南昙华山彝族母权制残余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8 杨述;原始宗教与诗经兴象建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赵春丽;李捷;;从民族国家到公民国家——构建和谐民主的民族关系的新思路[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徐跃;;近代史札记二则——由大隈重信未刊函引发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凤林;;民族主义政治伦理的道德悖论[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文炯;;哲麻提(Jamaat)、稳麦(ummah)与汉文化语境下的族群认同的建构——回族形成的历史人类学解读[A];郑和下西洋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曹兴;;国内族际关系问题两种解决理念的分析——多民族关系问题能用“去政治化”解决吗?[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韩志斌;;从革命民族主义到超越民族主义——利比亚现代化的跃迁[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陈建樾;;以制度、法治和优惠政策保护少数人权利——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路径与经验[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郝维民;;漫议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蒙古族的发展——兼评少数族群“去政治化”和民族“共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7 翁贺凯;;民族主义、民族建国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西方学理”与“中国问题”[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汪小平;;1920年代“台湾文化协会”启蒙运动中的民族论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9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廖小东;曹文波;;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阳;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余建华;民族主义、国家结构与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涤非;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9 周传斌;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赵新国;西部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群;生态消费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帆;西北民族地区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左宏愿;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永静;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昌武;国家荣誉制度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陈今波;独立以来马来西亚政治发展路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兴燕;试论理性爱国[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倪胜利;中学民主教学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郝时远;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卢永欣;;试论何谓“意识形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郝时远;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熊坤新;贺金瑞;;现代国际民族冲突与民族和解案例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6期
7 高永久;秦伟江;;“民族”概念的演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田继周;民族形成问题和新石器时代人们共同体的称谓[J];民族研究;1984年06期
9 王明甫;“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一解[J];民族研究;1985年05期
10 杨X;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意见[J];民族研究;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建西;对温和文化民族的几点认识[J];学术研究;1998年10期
2 周星;谈谈政治民族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9年01期
3 周平;;政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J];思想战线;2009年06期
4 游建西;;温和文化民族之特质与启示[J];粤海风;1998年06期
5 杨华;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模式的比较[J];经济师;2005年10期
6 张新光;;目前学术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认识误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和军;;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以新平傣族的灵魂观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王联;试析民族问题的国际化及其影响[J];世界民族;2000年02期
9 周建新;跨国民族类型与和平跨居模式讨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颜佳华;王升平;;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对行政学研究的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爱华;;神圣与世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宗教学研究[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石子砚;公共政策是一项“次优”艺术[N];南方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文峰;公共事务治理: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化[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03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0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