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泰国北部傣泐人的文化认同考察——以帕腰府景康县勐满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10 19:16

  本文选题:泰国 + 傣泐人 ; 参考:《世界民族》2012年01期


【摘要】:今天居住在泰国北部的傣泐人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从中国云南迁去的。尽管傣泐人在当地已经居住了数百年,但至今仍然保留着对祖籍地与民族支系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通过人们记忆的节日、祖先崇拜和相关的宗教祭祀表达出来并代代相传,形成了对泰国北部地区、祖籍地认同并存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泰国北部一个傣泐人村子的田野考察研究,剖析了当代泰国北部的傣泐人文化认同的微观结构及其表达方式。
[Abstract]:Dai Lue, who lives in northern Thailand today, moved from Yunna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history. Although the Dai people have lived there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y still retain the identity of their ancestral lands and ethnic branches. This sense of identity is expressed and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rough the memory of festivals, ancestral worship and related religious sacrifices, forming a pattern of concomitant recognition and ancestral identity in northern Thailand. Based on a field study of a village of Dai Lue in northern Thail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Dai peopl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ailand.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分类号】:C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阳;黄向阳;;大学生多元文化认同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传承;2008年14期

2 范碧鸿;陈媛;;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岭南学刊;2009年02期

3 许纪霖;文化认同的困境——9O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反西化思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李道湘;;论中国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陈壁生;;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9期

6 杨敬峰;;从文化认同到价值观认同——从北京奥运会看两岸求“和”之路[J];社科纵横;2009年03期

7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J];学术界;2009年02期

8 陆勇;;八旗科举与满人中原文化认同[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9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及其现代建构[J];世界民族;2011年02期

10 白碧慧;;林语堂的民族形象建构与全球化时代的国人文化认同[J];学理论;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杝W 明;;全球化社会的新媒体与文化认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邱翊;;文化认同与和谐青海[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3 郭芳;;文化认同与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4 刘伯孳;;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与菲华社团[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庄博然;;文化交往全球化中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葛祥邻;;炎黄文化的十大文化认同表现[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7 杨建义;;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认同的发展演进[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8 凌厚锋;;精神重建与文化认同[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李春霞;;媒介讯息与彝族的文化认同[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10 吴龙;;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思考[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嘉宾:有色一中校长 吴益民 主持人:程熳;从历史积淀中寻找文化认同[N];黄石日报;2010年

2 托马斯·麦格奈尔 美国德鲁大学哲学系教授;表层文化、深层文化和文化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杨勇军;随需应变 难在文化认同[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陈明华;当下情景中的文化认同问题[N];文艺报;2006年

5 实习记者 谢盾;重建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韩震;多重文化认同下的民族崛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颜光明;Volvo国产开启文化认同“战争”[N];中国商报;2006年

8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黄建民;用文化认同打造高素质队伍[N];检察日报;2008年

9 韩 震 曲瑞华;文化认同问题的凸显及其效应[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韩震 李雅儒;多重文化认同[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3 孙万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潘少红;泰国华人社团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俞楠;“文化认同”的政治建构: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宴群;文化权利的确立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艳;民办学校文化认同的现状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梦萍;品牌日记[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建琼;闽台传统节日民俗体育特征及文化认同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4 韩辉;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结构及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东;文化认同的可能与现实[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马军;体育全球化与文化认同[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乔晓华;初任非沪籍教师对学校教师文化的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杏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丽红;和而不同,一体多元[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莫小青;论李安电影的中西文化认同[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04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04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3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