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白族支系那马人族群认同情境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13 06:07

  本文选题:白族 + 那马人 ; 参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民族内部不同支系对所属民族的认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支系那马人的语言、艺术形式等的调查来呈现那马人的族群认同。那马人并非不认同于白族这一民族身份,他们只是根据不同的场合情境选择突出白族身份还是那马人身份。那马人不断强调与大理白族之间的差异是其摆脱和改变群体利益边缘化的一种策略。
[Abstract]: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dentity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anguage and artistic forms of the Nama people of the Bai branch in Lanping Bai Pumi Autonomous County of Nujiang Lisu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ethnic identity of the Nama people is presented. The Nama people do not disagree with the Bai nationality, they only choose to highlight the Bai nationality or the Na Ma nationalit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Nama people constantly stressed that the difference with Dali Bai nationality is a strategy to get rid of and change the marginalization of group interest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基金】: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项目 云南大学{9川基金科研项目“民族支系对所属民族的认同研究”
【分类号】: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左宏愿;;原生论与建构论:当代西方的两种族群认同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2 甲斐胜二,韦海英;关于白族文字方案[J];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刘正爱;;“民族”的边界与认同——以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例[J];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4 何明;木薇;;城市族群流动与族群边界的建构——以昆明市布依巷为例[J];民族研究;2013年05期

5 那培思;赵玉中;蒋晓军;;对云南大理白族的表述与自我表述的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8期

6 王锋;;论语言在族群认同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辉;;方国瑜的云南民族史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2 杨瑞华;忧国忧民千秋笔——论赵藩诗词的人民性[J];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侯冲;《白古通记》的作者考辨——兼与赵应宝先生商榷[J];大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4 张建雄;旅行者与白族文化[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赵向军;;南诏王室崇信佛教的始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朱安女;;白族“苍洱境”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甘开鹏;黎纯阳;王秋;;历史记忆、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云南河口县岔河难民村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5期

8 朱安女;;白族古代金石文献的地域文化特点[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赵莹莹;;明清大理白族本主信仰与地方社会[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09年00期

10 杨海潮;;南诏王号的语源和语义[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光荣;;儒学对白族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慧芝;王尚义;;河流与古都:兼论大理古都文化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3 杨万娟;;中韩汉江文化渊源探究[A];韩国研究(第八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朴城军;南诏大理国观音造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4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莉莉;云南民族聚落空间解析[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杨立红;大理挖色白族本主文化传承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刘灵坪;明清时期洱海地区的国家治理与“白人”认同[D];复旦大学;2013年

8 韦诗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柯;强势文化碰撞中的传承与流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黄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D];大理学院;2011年

3 和晓瑜;当代丽江九河纳西族与白族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张秋霞;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潘宝;经济过程中民族性利益的产生与转化[D];云南大学;2011年

6 丁武波;大理诺邓村山地白族聚落与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王跃;大理巍山回村“东莲花”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钱肖桦;大理白族民居院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晓薇;白族农村社区养老文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赵志琴;从石钟山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周大鸣,李远龙;族群与边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伍文义;简论布依族的祭龙仪式与龙崇拜观念[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4 王元青;满族人口加速发展带来的思考[J];民族团结;1994年05期

5 王锺翰;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上)[J];民族研究;1990年03期

6 王钟翰;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下〕[J];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7 刘正爱;;自我、他者与国家:福建琴江满族的认同[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8 关克笑;试论满族的发展变化(上)[J];满族研究;1991年02期

9 关克笑;试论满族的发展变化(下)[J];满族研究;1991年04期

10 何晓芳;周恩来对解决满族历史遗留问题的贡献──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J];满族研究;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光宇;做最好的一名[J];党政干部学刊;2004年03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修世华;刘龙初;;那马人婚姻习俗调查[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冼敏 通讯员 覃重光;那马民俗品味[N];南宁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莫俊;唱粤剧 唱山歌 舞龙狮 打腰鼓[N];南宁日报;2010年

3 记者 宋彬;搞特色旅游业 建“两纵两横”路[N];广西日报;2006年

4 李华;白族婚俗树枝探姻缘 草鞋定终身[N];西部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沃伦;那马人族群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王冬兰;那马人的认知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13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13004.html

上一篇:馈赠与回  
下一篇:匈奴政权的社会性质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c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