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奚族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奚 + 民族 ; 参考:《学术探索》2013年08期
【摘要】:奚族是我国东北古代民族之一,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北魏时见于史籍,历经隋唐、辽金等朝,至元代方彻底消失。但是由于奚人没有建立独立的政权,故一直没有受到学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辽金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学界对奚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出现了一系列研究相关问题的文章,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尽管如此,还是应认识到学界对于奚族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尚有很多问题有待相关研究者今后继续努力。
[Abstract]:Xi nationality is one of the ancient nationalities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It existed in history for a long time, from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historical records, after Sui and Tang dynasties, Liao and Jin dynasties, to the Yuan Dynasty completely disappeared. However, the Xi people did not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political power, so they have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Liao and Jin dynasties,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been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Xi nationality, and a series of articles on related issues have appeared. The content covers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fields, and achieved more significant results. Nevertheless, it should be recognize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research of Xi nationality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continued by relevant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奚人萧裕与海陵王的关系——兼释复辟辽朝活动的失败[J];北方论丛;1998年01期
2 孟广耀;回纥羁属下的奚族——兼释唐朝与奚族的关系[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03期
3 冯继钦;奚族社会性质初探[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02期
4 孟广耀;唐以后奚族诸部的对应关系及奚王府所属诸部剖析[J];北方文物;1987年01期
5 田淑华;辽金时期奚族在承德地区活动史迹探考[J];北方文物;1997年04期
6 葛华廷;;辽奚迭剌部及相关问题浅探[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7 李月新;梁磊;;辽代奚人的生活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陈巍;闰华芳;;安史之乱前后的奚、契丹[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周峰;;最后的奚人——金元时期石抹也先家族考[J];东北史地;2011年06期
10 任爱君;;辽代的乌马山奚[J];北方文物;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宇飞;;龙山文化与古史传说的对比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孙明;;论清代中期松花江流域经济的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3 张士尊;;松辽分水岭:有形的长城和无形的界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彭艳芬;齐春梅;;论契丹辽朝统治前期的中原政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黄浩;关东傻子故事的母题与文化来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6 赵红梅;;前燕正统观的发展变化——兼及中原士人出仕前燕心态[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7 孟东风,侯雁飞;功勋卓著的宁古塔将军巴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刘国石;高然;;近十年来中国古代王朝民族政策研究综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殷桂莲;;明朝“羁縻政策”与女真社会经济文化的嬗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7期
10 董灵芝;;《柳边纪略》中的东北边疆满族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林;;汉魏辽东壁画墓分区与分期研究[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孙力舟;;西汉时期东亚国际体系的两极格局分析——基于汉朝与匈奴两大政治行为体的考察[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3 冯继钦;;有关奚族族源的两个问题[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4 刘智文;;双向认同——朝鲜族自治地方民族关系探析[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佩佩;清末东三省清理财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徐烈;关东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连建丽;元末明初中朝关系的变化与封贡关系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芳;明末辽东经略文献资料的文学特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德卫;日俄战争后清政府对东三省损失的调查与索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顾文娟;《盛京时报·妇女周刊》与伪满时期妇女教化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温延静;吉林劝业道农业活动述略(1907-1912年)[D];吉林大学;2011年
7 霍速;清末东北灾患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包金峰;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新成;明代辽东与山东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婉源;辽墓壁画夫妇出行图图像样本的艺术渊源考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进已;;鲜卑源流考[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03期
2 冯继钦;奚族社会性质初探[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02期
3 孟广耀;唐以后奚族诸部的对应关系及奚王府所属诸部剖析[J];北方文物;1987年01期
4 项春松;赤峰市郊区发现的辽墓[J];北方文物;1991年03期
5 田淑华;辽金时期奚族在承德地区活动史迹探考[J];北方文物;1997年04期
6 葛华廷;;辽奚迭剌部及相关问题浅探[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7 陈巍;;论唐与奚、契丹的和亲[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1期
8 于省吾;殷代的奚奴[J];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6年01期
9 程尼娜;论唐代中央政权对契丹、奚人地区的羁縻统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辽宁昭盟喀喇沁旗发现唐代鎏金银器[J];考古;197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勇明;回纥汗国古突厥文碑铭语言和历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宏;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研究概况(上)[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2 张静,刘海静;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七种论述[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饶鹏;罗林敏;;非政府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综述[J];市场论坛;2006年12期
4 覃正;王立华;;行政环境对电子政务影响的研究综述[J];;2006年12期
5 周盛虎;段红;;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6 李阳晖;罗贤春;;国外电子政务服务研究综述[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7 杜林渊;张小兵;雷楠;;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孑遗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1期
8 陈剑;耿庆山;;公务员工作压力状况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9 齐瑞;;引咎辞职制度研究综述[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2期
10 金炳镐;毕跃光;;我国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江;;略论民族融合及与时俱进地发展人的自由[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张之恒;;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3 吴定川;;布依族地名初探[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付春;任勇;;民族区域自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应用[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6 方铁;张锦鹏;;论西南边疆跨境民族的特点和历史传统[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永;黄永鹏;;超越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趋向研究[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天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去、现状和发展趋势[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9 喻晓才;;提高政府执行力 建设高效法治政府——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综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星亮;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类型之三 少数民族间的相互融合[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冯建华;促进民族融合必须遵循历史发展规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何星亮;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类型之二 汉族是如何融入少数民族中的[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记者 陆睿;夹金山脚下三千年的民族融合长诗[N];雅安日报;2009年
5 记者 余红 赵汝碧;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共同发展[N];云南日报;2010年
6 吴国荣 王冰;太原民族融合与对外交流[N];山西政协报;2010年
7 金浩 肖锐 跃光;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实践“三个代表” 造福人民群众[N];人民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范清安;新风源自这方来[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1年
10 张毅 范垂庭 (黑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长);让优者更优 令差者奋起[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孟盛彬;达斡尔族萨满教习俗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土晓梅;西夏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2 陶晶;印尼华侨华人与原住民的融合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伟东;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3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93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