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记忆载体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03 13:59
本文选题:少数民族 + 社会记忆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摘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往往通过物的记忆和非物质的记忆来展现各少数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特有方式、生活智慧,体现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各民族历史的见证。民族文化元素自身的生态制衡与记忆方式,将最终决定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型态。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多种形式,但以人为载体的教育是文化传承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还可以创造新文化,扩大社会记忆的内容。
[Abstract]:Culture marks a nation's personality and historical memory in a certain sense. Cultural memory often shows the unique way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wisdom of life, the spiritual value, the mode of thinking, the imagination, the vitality and the creativity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through the material memory and the immaterial memory. To become a witness to the history of all ethnic groups. The ecological balance and memory mode of the elements of national culture will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attern of national culture.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but human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t can also create new culture and expand the content of social memor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贵州大学;江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记忆下的聚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11BMZ036) 贵州省教育厅项目“云贵高原绿色发展研究”(12JD024)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欧阳友权;;文化产业人才建设:问题与思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索晓霞;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运行机制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3 龙正荣;;贵州黔东南苗族古歌生态伦理思想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喻丹;;如何留住贵州的文化记忆[J];当代贵州;2006年14期
5 张德明;多元文化杂交时代的民族文化记忆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6 孙德忠;重视开展社会记忆问题研究[J];哲学动态;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建筑学系副教授 陆邵明;[N];人民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京福;左莉;;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2 宋s,
本文编号:2093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938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