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常人民族志——利他行动的道德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05 05:50

  本文选题:常人民族志 + 他者 ; 参考:《世界民族》2012年05期


【摘要】:自马林诺夫斯基以后,人类学经典且公认的方法是"参与观察",即一个人在遥远的僻壤进行长时段的田野工作,可提供分析的文本是民族志。但是,当今的世界受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他者的世界已不再相互隔断、互不来往,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许他者本来就存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观念之间的关系中。为此,本文通过一项关于公共服务的志愿者行动的研究,采用常人民族志的方法,将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放在了他者关系中进行试验与讨论,解决了道德权威不可自我检验的问题,进一步确认了知识的公共性与共建的假设,也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大规模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Abstract]:Since Ma Lin Novsky, the classical and accepted method of anthropology has been to "participate in observation", that is, a person doing long-term field work in a remote soil, and the text that can provide analysis is ethnography. However, today's world is affected by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world of the other is no longer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does not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stead, "you are in the middle of each other, you are in the middle". Perhaps the other is already there in man and man, man and natur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ideas. Therefore, through a study of volunteer action in public service, this paper uses the ethnographic method of ordinary people to test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and served in the other relationship.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moral authority can not be self-tested, further confirms the assumption of commonality and co-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large-scale cultural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服务义务化”(A类)课题资助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靖;;试论阎云翔下岬模式的意义所在——从《礼物的流动》到《私人生活的变革》[J];创新;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习涛;何新;;沈从文的幽暗意识与文学书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邹益民;;从意见与意志的区分看哈耶克的政治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管斌;;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关键词视角[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5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李进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域性思想[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8 汪怀君;;论交往理性与商谈伦理[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9 王元朋;;“承诺式公法”及其力量——西学视野中的中国公法形象[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1期

10 林林;;法律文化的社会“过程性”[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航行;王旭瑞;;陕西网络媒体发展与公众关系调查报告[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郭彦朋;李思遥;;探析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楚明锟;;以正义的眼光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赵晓峰;;论“一事一议”政策的合理性及推进策略——基于政策实践悖论的反思[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7 陆文荣;;社会管理:作为实践和概念[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炳烁;;超越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马漓,

本文编号:2099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99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9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