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心理学研究,促进中国心理科学繁荣——民族心理学专栏前言
[Abstract]:Ethnic psychology studies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national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National psychology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among people in a particular ethnic group, bu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mutual restriction between the ethnic group and the ethnic group.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It also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national harmon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National psych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psychology. The founder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 W. Vont had a systematic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 of anthropology and history, and spent nearly 20 years in his later years (1900 / 1920) writing 10 volumes of National Psychology. In our country, the scholars engaged in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psychology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of China. They combined the regional and socio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d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national psych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national psychology is relatively small in general, and its achievements are seldom reflected in academic circles, especially in mainstream academic journals. Professor Zhang Jijia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as specially invited to organize a column on national psychology. There are 13 articles in this colum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social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special problems of national psychology are studied, which reflects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and level of nat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in China. It is hoped that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group of articles will make the psychological circle understand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branch field and make it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分类号】: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积家;刘丽虹;谭力海;;语言关联性假设的研究进展——新的证据与看法[J];语言科学;2005年03期
2 徐黎丽;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3 尹可丽;;族群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4 张萌;张积家;;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学思想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世富;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青少年品德形成研究(1980—2001)[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张世英;关于А.Н.列昂节夫活动理论的历史形成、基本思想和对它的评价[J];心理学报;1985年01期
7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8 李尚凯;论民族心理之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莉,孙发利;高师学生主体参与式心理素质教育探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葛鲁嘉;对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不同学术理解[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李世业;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心理[J];东疆学刊;2004年01期
4 梅健,简福平;活动理论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尹可丽;;族群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6 彭新波,高华;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7 刘世理,樊葳葳;民族文化心理的认知与超越[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汤夺先;试论孟子的民族思想[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王启康;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郭飞;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基本理论的若干思考[J];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灏;李乐平;;霍妮新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传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贾林祥;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覃巍;农民收入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6 王明杰;建国后党的人才资源思想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殷书良;论执政为民[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李跃新;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梁;中国农村个体经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雍琳;影响藏族大学生藏、汉族文化认同因素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雅琴;荀子的人性论与人格教育心理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彭凌;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温艳玲;中学生公民道德观发展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梁凤;广西瑶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万晓红;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翔;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维果茨基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之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刘毅;维果茨基元认知中介思想与当代美国教学研究[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
3 孔祥娜;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贾旭杰;俄罗斯的言语生成模型理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6 陆平舟;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维体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陈斌;旅游发展对摩梭人家庭性别角色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1期
8 徐黎丽;论“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关系[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9 郭大烈;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与民族心理的社会化——论民族地区商品经济调节机制[J];民族研究;1987年03期
10 贺国安;刘克甫谈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自我意识问题[J];民族研究;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宜张;;神经科学的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凤鸣;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昕亮;1997-2002: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梅;;民族心理研究的问题及其未来展望[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4期
2 肖海燕;;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建设;左萍;唐贵忠;;论心理学研究对指导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意义[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2 吴俊杰;;心理学视野中的满族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二平;陈丽君;马红宇;;公共管理的心理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明录;不可小看的“形象力”[N];邯郸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春艳;百年来中国人事管理中研究运用心理学的历史考察与评估[D];湖南大学;2005年
2 张曼;行政人员角色压力、素质希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涂应飞;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价值观及其价值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水静;云南傣族生死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孟永强;论多族群村落中的族群认同与交往[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32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3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