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努瑶“拟亲属关系”与社会秩序建构
[Abstract]:Bunuyao's pseudo-kinship relationship is not strong and unstable. Synthesizing the two dimensions of "society" and "belief", it is found that its social instrumentality is not outstanding, and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culture. The existence of this relationship is to perfect the order of life and social structure, complement the secular system, but can not replace the true relatives, because there are still conflicts between them. Its symbolic expression is mainly derived from and subject to patrilineal heir system and ancestor worship, which is to coordin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belief and society,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C912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吴理财;乡村社会个体化的一种反应[N];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早报见习记者 陈竹沁;“王晓玲与两股东非亲属关系”[N];东方早报;2014年
3 特约记者 云也退;人的身份应该是复杂多变的[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杜昌营;亲属关系证明等事项可网上申办[N];人民公安报;2014年
5 东方;香港接纳内地移民拟实行新计分制度[N];法制日报;2002年
6 ;未成年人监护应有说法[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李 华 冯剑晓;“医学上认为不能结婚的疾病”应该明确[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利芬;延续、疏远和理性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应芝;彝族拟亲属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黄岩;农村拟亲属关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3 谭建荣;亲属关系影响定罪量刑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4 满昌朋;个体化、亲属关系与老年人精神赡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童欣弘;已婚子女与父母的互动倾向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浩;基于亲属关系网络的图模式匹配方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虎;壮族拟亲属关系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严子文;亲属雇佣中的纠纷与冲[D];吉林大学;2013年
9 闫绍惠;亲属关系网络的结构分析及关系追溯算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申玉凤;基于亲属关系网络的特定子网抽取算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34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3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