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度裔族群的形成及其经济成就探析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ficult immigration process of the Indian American population,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its ethnic popul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emphatically discusses its economic achievements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success in recent years. As an emerging minority group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dian ethnic group has developed into the second largest Asian group after Chinese Americans. Although its true development bega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Immigration Act in 1965, it has gradually made remarkable economic achievements in just over 40 years, and has been clearly demonstrated in income, business,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o o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outstanding economic achievements of the Indian American community is not accidental, bu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lite character of the whole ethnic group, which to a great extent ensures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goal and the smooth integration of the mainstream society in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C9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秀明;移民与祖籍国的关系——美国华裔和印度裔的个案分析[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2 王志章;王启凤;谢永飞;;美国硅谷华人与印度人之比较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郭又新;美国的印度裔移民——美国少数民族成功的典范[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4 张秀明;海外印度移民及印度政府的侨务政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5 丘立本;;印度国际移民与侨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年01期
6 潘亚玲;;美印核协议中的印裔美国人游说[J];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7 高子平;;印度技术移民与劳务移民的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明;移民与祖籍国的关系——美国华裔和印度裔的个案分析[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2 夏雪;;印度海外移民政策的嬗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八桂侨刊;2010年03期
3 刘星;;从合众为一到多元共存——美国民族文化结构由一体向多元的转向[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4 丘立本;;印度国际移民与侨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年01期
5 李南;;美国印度移民网络媒体初探[J];南亚研究季刊;2012年01期
6 陈小萍;;移民的印度教认同及其对印度政治的影响——以在美国的印度教徒移民为例[J];南亚研究季刊;2012年03期
7 高子平;;印度海外人才引进中的国籍与公民权问题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2013年01期
8 黄雯;;国际高技能移民问题分析——以金融危机下的河北省为考察对象[J];人民论坛;2010年26期
9 杨刚;王志章;;美国硅谷华人群体与中国国家软实力构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2期
10 刘国福;;试论中国技术移民法立法[J];学习与实践;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牛国元;邢积友;;略论劳务移民安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世军;我国跨境就业立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宁敏峰;全球化进程中的印度海外移民与政府移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红娜;移民美国的印度人研究(1965年以后)[D];郑州大学;2011年
2 盖蕾;海外印度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D];暨南大学;2005年
3 解启俊;国际移民、文明冲突与融合:国际移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4 宋洁;毛里求斯的多元文化主义[D];北京大学;2008年
5 马宁;认同与融入[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文华;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管理[D];山东大学;2008年
7 张婧;美国印裔和华裔的社会经济地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谷合强;地缘政治与当代亚太移民[D];暨南大学;2007年
9 张学军;融合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毕素红;1965年以来美国印度移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薛克翘;印度独立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J];当代亚太;2004年04期
2 丘立本;从国际侨汇新动向看我国侨汇政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3 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4 张秀明;海外印度移民及印度政府的侨务政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5 贾海涛;;印度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及相关问题[J];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6 高子平;;印度技术移民与劳务移民的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李薇辉;论人力资本流动全球化趋势及相应对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贾海涛;;印度政府海外印度人政策的演变[J];世界民族;2007年02期
9 贾海涛;印度的双重国籍计划:背景·内容·前景[J];学术研究;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丘立本;;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的国际移民——兼论中国移民的生存发展空间[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年01期
2 丘立本;;国际移民趋势、学术前沿动向与华侨华人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年03期
3 谢美华;;近20年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及其数量估算[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4 赵小建;;美国华人社会的阶级研究——以个人访谈为主的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年01期
5 潮龙起;;危险的愉悦:早期美国华侨赌博问题研究(1850—1943年)[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2期
6 李海蓉;;新西兰中国大陆新移民初探[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01期
7 袁艳;;拓荒者:华人对墨西卡利早期开发的贡献[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01期
8 汪鲸;;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移民研究——以安徽内陆新侨乡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2期
9 李雯;;身似断云零落——20世纪初期新加坡的妹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01期
10 丁果;;让所有中国人凝聚到奥运旗下[J];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施国庆;余文学;朱文龙;陈绍军;董铭;许佳君;王雪平;杨德新;舒克友;;水库移民参与式村级后期扶持规划探讨[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2 陈绍军;施国庆;常志兵;胡非凡;朱文龙;;水库移民收入恢复目标值确定方法探讨[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3 陈绍军;施国庆;朱文龙;许佳君;;我国非自愿移民安置过程中公众参与的能力建设[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4 李安山;;南非早期华人与印度移民之比较[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李增刚;夏永侠;;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广饶县移民安置点为例[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戎 阳妙艳;国外社会学的民族研究回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盛立中;破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局[N];中国财经报;2004年
3 杨宁 周宇宁;美移民苛法受阻有利华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马戎 祖力亚提·司马义;国外社会学的民族研究回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杨宁 武瑾;华人受教育程度高,但是高学历不代表高地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路虎;盖茨要捐30亿美元[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7 郭苏娟;林丽华:在澳洲主流社会发出华人声音[N];中国妇女报;2007年
8 李凌;面对歹徒袭击,海外侨胞应怎么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管克江;从华工纪念墙说起[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孟登科;1.5个“三峡”,如何搬得动?[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玮;生态高危区预防性移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学军;融合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冬青;丹麦的华人新移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瑞玲;试析战后美国华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叶小利;美国洛杉矶与纽约华人政治参与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章开英;日常生活视角下的移民社会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伟;嬗变与坚守——塌陷矿区移民社会变迁与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俐俐;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生态移民子女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陈晓斌;疏勒河流域东乡族移民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吴鹏飞;中国入境移民政策及问题[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52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5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