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生成文化区论说——以新疆历史地缘文化区为例
[Abstract]: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Xinjiang's multi-historical cultural areas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geographical cultural circles, each geographical cultural circle has a combination of ethnic and religious cultures, forming a multi-overlapping cultural zone form. With different emphasis on "national culture" and "religious culture", rethinking the neglected "geographical culture" may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foundation of Xinjiang's multicultural 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泓;新疆文化的多元性与地域性[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周泓;;新疆多元地缘性与地域性文化演变[J];民族论坛;2014年01期
3 张广达 ,荣新江;上古于阗的塞种居民[J];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01期
4 周泓;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与地方化——伯克制度及新疆伊斯兰文化与内地的相异[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立中;;南疆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2 胡牧;;苗族神话的生态美学意蕴[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小平;;论新疆屯垦在新疆文化发展中的作用[J];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简贵灯;汤夺先;;论“献祭”心理对西方悲剧“悲剧张力”的建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杜凡一;彭涛;;“双泛主义”与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活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杜靖;;人类学与和谐社会建构——论我国设立人类学一级学科的必要性[J];创新;2008年05期
7 王恩春;;试析帕米尔问题的由来[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王恩春;;从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设置看唐朝对西域的治理[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牛云峰;;乌孙故地的研究述评[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胜;;对塔里木盆地佛教初传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才吾加甫;;当代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佛教高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欣;;丝绸之路与古代东西文明交往[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罗树杰;;文化侵蚀与内蒙古草原生态的恶化——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看内蒙古草原生态问题[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4 何芳;;从文物遗存看龟兹佛教舍利信仰[A];龟兹学研究(第四辑)[C];2012年
5 严耀中;;丝绸之路新疆段中的婆罗门文化[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6 陈习刚;;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研究述论[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文志勇;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峰;民国宪法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毛颖辉;党报民族话语的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肖湘宁;二战时期诺曼·麦克拉伦动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才让扎西;敦煌古藏文文献《罗摩衍那》的文学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静;战国秦汉漆器的装饰工艺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宗淼;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李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与戌边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张国圣;数字艺术谱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星;克孜尔大像窟中伎乐图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刘小平;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作品中再生仪式的呈现和演化[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孙君;民元至抗战间的西北私人社会考察现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耿宪文;时局与边政[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乔彬;中国原始彩陶造型与纹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灻文弼;;元阿力麻里古城考[J];考古;1963年10期
2 韩康信;;新疆孔雀河古墓沟墓地人骨研究[J];考古学报;1986年03期
3 韩康信;新疆楼兰城郊古墓人骨人类学特征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1986年03期
4 张广达 ,荣新江;上古于阗的塞种居民[J];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01期
5 侯灿;;楼兰城郊古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88年07期
6 王炳华;;古代新疆塞人历史钩沉[J];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7 王明哲;;伊犁河流域塞人文化初探[J];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8 韩康信;;新疆古代居民种族人类学的初步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06期
9 荣新江;九、十世纪于阗族属考辨[J];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忠岐;黄仁伟;;中国的地缘文化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1期
2 黄英湖;血缘地缘文化与华侨华人及其社团[J];八桂侨刊;2004年06期
3 王征;;塞上·劳作中的女性[J];宁夏画报;2005年01期
4 罗明;;“全域成都”的“地缘文化”[J];理论与改革;2009年04期
5 张殿军;;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文化战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8期
6 黄晓伟;;浅析台湾同胞寻根之旅蕴含的亲缘和地缘文化[J];八桂侨刊;2010年04期
7 许世德;;依托地缘文化 打造育人熔炉[J];学理论;2010年22期
8 周煜;;乡土司法演化与地缘法治[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9 张兴平;蒋钦;;和谐安全: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10 张梅;;俄罗斯欧亚主义的地缘文化观[J];北方论丛;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英湖;;闽南地缘文化与泉州商人[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静宁县秦剧团 李静霞;地缘文化视野下的文化建设[N];甘肃日报;2012年
2 于平;中国地缘文化的时代担当[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吴静 朱雅萍;茅山地缘文化研讨会在东方盐湖城召开[N];常州日报;2011年
4 尚辉;拓宽地缘文化的审美边界[N];中国文化报;2002年
5 尚辉;地缘文化的现代历程[N];美术报;2001年
6 胡友笋;地缘文化与校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赵西泠 吴荣娟;利用地缘文化元素 打造温岭旅游个性[N];江南游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次云波;地缘文化视角下中国对东南亚的文化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陈泉;多种文化力量冲击下的中亚地缘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陈新勇;南中国海周围国家和地区地缘文化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王杨;中国与地缘文化角色间的对话于中国外交的重要性[D];外交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158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58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