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起源探讨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ythological tradition of the ancient Altaic language people and the legends of the origin of the Mongolian tree ancesto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 of the legends of the Mongolian tree ancestors in the cultural and literary tradition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north of Chin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legends of the origin of the Mongolian tree ancestor are derived from the mythology of the ancient Altaic language ethnic tree stranger,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arly primitive forefathers' belief in trees, and its thought roots in the animism of all things. The motive of Legend inheritance of Mongolian tree ancestor is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mythical inheritance, to deify the origin of the clan by using symbol-national mythology, and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cultural tradition in its development. Absorb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mythological elements of the northern grasslands in large quantities, they adde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rhythm of the times, and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the inheritance of the legends of the ethnic origin. It plays a historic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mythology or culture of the ancient Altaic language famil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the Mongolian origin.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蒙古族族源传说比较研究”(08JC751022) 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族源传说比较研究”(2009NC093)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见微;北方民族的树崇拜[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04期
2 满都呼,陈岗龙;蒙古突厥语族民族族源传说比较凡说[J];民族艺术;1998年02期
3 古开弼;中华民族的树木图腾与树木崇拜[J];农业考古;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羌族火葬习俗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赵妙法;;《淮南子》的“自然无为”说及其后现代意义——兼与任继愈、李泽厚两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王国良;;从清静无为到奋发进取——《淮南子》思想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4 吕斌;;支遁生平事迹及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张连伟;;古代寒号虫考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尉利工;;《孟子》由子学到经学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高晓荣;;新时期大陆学界《淮南子》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段君妮;;墨子“非乐论”再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董小改;袁新春;;《淮南子》艺术管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黄亚琪;;先民的原始文化生活与杂技艺术的萌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光宇;;东北近海民族水陆一体的观念[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凤五;;上博六《庄王既成》、《申公臣灵王》、《平王问郑寿》、《平王与王子木》新探[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党宝海;;《玄风庆会录》作者考[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怡;;说}m[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松林;;太阳文化带与萨满文化圈[A];萨满文化辩证——国际萨满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宋和平;;满族萨满神灵初探[A];萨满文化辩证——国际萨满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福革;;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9 纳·苏雅拉;曹雅洁;;红山文化玉器与萨满教[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10 白红梅;;那达慕文化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释[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宁;白裤瑶服饰元素及其再设计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巩文斌;云南古代传统楼阁建筑特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谢嘉;中国文人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特征及其对造园实践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章建文;城市森林文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郑晓程;乡土树种在长沙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俊宇;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特征及符号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芳苹;简论楚歌的流变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小芳;现代白酒酒标的视觉语汇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苏鲁格;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说质疑[J];蒙古学信息;1995年04期
,本文编号:2159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5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