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中国新疆维汉间内隐信任态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4 14:43
【摘要】:信任是社会交往中影响交往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反应/不反应联想测试(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范式,研究了维族和汉族这两个在新疆人口中比例最高的民族对彼此的信任情况。具体而言,维族和汉族被试依照指导语对民族面孔(维族面孔vs.汉族面孔)和描述信任态度的词语(信任vs.不信任)作按键反应,借此测量出不同民族在本族和异族两个条件下面孔和词语之间的内隐关联强度。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两个民族都表现出对本族的信任和对异族的不信任。相较于维族,汉族更加信任本族。并且,汉族不信任维族的程度高于维族不信任汉族的程度。与其他组间关系(例如黑人和白人,或基督徒和穆斯林)研究对比发现,汉族不信任异族的程度处在较低到中等程度上。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异族不信任程度在新疆不同地区呈现出了区域的特异性。本调查的结果能够为有效地制订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互信团结提供一定支持。
[Abstract]:Trus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security.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Go/No-Go Association / non-response association test (Go/No-Go Association) paradigm to study the trust between Uygur and Han nationalities in Xinjiang. Specifically, the subjects of Uyghur and Han nationality responded to the ethnic faces 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language (Uyghur faces vs. Han faces) and words that describe the attitude of trust (trust vs. By means of keystroke response, the implicit correlation between faces and word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was measured under two conditions: native and ali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expectations. Both ethnic groups show trust in their own race and distrust of other races. Compared with the Uighur, the Han people trust their own people more. Moreover, the degree of distrust of Uygu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ighur.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 such as black and white, or Christians and Muslims, Han people showed a low to medium degree of distrus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distrus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Xinjiang showed regional specificity. 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can provide some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formulation of ethnic policies and the promotion of mutual trust and unity among ethnic group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威斯康辛大学白水分校心理学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宁;;回鹘人种考[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2 李豫新;任凤;;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预警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3 王治来;历史上汉族人向西北边疆的迁徙[J];西北史地;1997年01期

4 ;维吾尔族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再思考[J];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5 李晓霞;;新疆民族关系走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李芳;;新疆多元民族格局的历史意义探讨[J];新疆地方志;2010年04期

7 马秀萍;;新疆和田地区的维汉民族关系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8 李洁;;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探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刘宁;;回鹘人种考[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3 苟永琪;;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4 牛燕军;;新时期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5 齐顺利;;文化统战视角下的泛突厥主义悖论分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李建豹;白永平;高峰;李建虎;;兰新铁路辐射带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7 严燕;;跨文化情形下组织认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赵向光;李志刚;;中国大城市新移民的地方认同与融入[J];城市规划;2013年12期

9 陈传红;;感知网站风险控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6期

10 邓习赣;黄侦;;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认同困境原因与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中起;;建构与解构:集体行动的内在认同逻辑[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2 王玮;梁天刚;黄晓东;冯琦胜;刘兴元;张仁平;;基于遥感和GIS的青藏高原牧区雪灾预警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C];2014年

3 李余洋;李金辉;美克热古丽·司马义;松鸿蒙;;维英汉三语翻译专业可行性研究[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许铭炎;四川彝族、新疆维族HLA-B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6 张来仪;帕米尔宗教文化初探[D];暨南大学;2005年

7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8 黄丽;湖南维吾尔族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D];兰州大学;2008年

9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宁;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的人种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轩;回鹘史学初探[D];兰州大学;2011年

2 邰静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朝鲜族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单昕;城市多民族社区居住格局变迁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韩璐;民国新疆汉民族社会生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杨巍;新疆传统多民族社区民族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6 李鹏英;西安回民街与乌鲁木齐山西巷回民街特色饮食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候芳洁;新疆兵地回族婚育观的比较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8 斯哈娃特;罗布人族源及其方言中的蒙古语族语言词汇[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淑花;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10 李芳;清代新疆汉民族的社会风俗初探[D];新疆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鸣;地区差距的存在和扩大与民族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矛盾的经济原因[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04期

2 唐鸣;国家权力分享和分配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处理[J];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4期

3 黄继鸿,雷战波,凌超;经济预警方法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2003年02期

4 高志刚;20年来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2年03期

5 高志刚;沈君;;新疆典型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6 何周蓉;张红丽;郭永奇;;绿洲节水生态农业现代化预警控制系统设计[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7 魏国红;;加强民族交往 和谐民族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8 崔静,邵兴周,王博;新疆吐鲁番交河古城墓葬和遗址出土颅骨的初步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6年05期

9 韩康信;;新疆孔雀河古墓沟墓地人骨研究[J];考古学报;1986年03期

10 韩康信;;新疆哈密焉不拉克古墓人骨种系成分研究[J];考古学报;199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丽岩;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支小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预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4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64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