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历史记忆与社会实践——以湘西腊尔山高地苗族社会与国家机构的文化互动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13 19:48
【摘要】:民间传说由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描述涉及国家、民族的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地方风物或习俗。苗族东部方言社区里流传的"九月初九"节日传说文本呈现族群想象与"帝国"之间的联系,过去的形象和有关过去的回忆性知识,是在节日仪式的"杀鸭子"操演中传送和保持。因此,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民众所言说的"北京正王"和社群的关系也与传说如出一辙。尽管社会成员具有一个共同记忆,但是现在的体验使政府机构表征的国家与由历史记忆产生的想象的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地方社会基于对过去形象的记忆与地方政府通过民族文化事项互动,实现现存社会秩序的合法化。
[Abstract]:Folklore is created and propagated orally by the people, describing important historical figures or historical events involving the country or nation, explaining local customs or customs. The legend text of "September 9th" festival spread in the eastern dialect community of Miao nationality show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thnic imagination and "empire", the image of the past and the recollection knowledge about the past. It is transmitted and maintained during the Duck-Kill performance of the festival ceremony. Therefore,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ing of Beijing" and the community is the same as the legend. Although members of society share a common memory, the experience now create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untry represented by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the one imagined by historical memory. The local society realizes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existing social order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memory of the past image.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中央民族大学985项目基金重大课题(MUC2011ZDKT06)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羽;姚燕;;“国”与“家”的联接——贵州屯堡人的家谱编撰与身份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9期

2 萧凤霞,刘志伟;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华;;族群记忆及认同建构——屯堡人清明“上大众坟”的人类学考察[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彭德乔;;安顺屯堡族群的非宗族性考察[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杨仁飞;;清中叶前的澳门平民阶层及社会流动[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黄挺;;明代前期潮州的海防建置与地方控制[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覃琮;;边疆“汉人社会”视域中“合成文化”生成的人类学解读——以广西宾阳为个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彭瑛;张白平;;神灵·祖先·土地:一个屯堡村落的信仰秩序[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7 雷勇;陈斌;;解构话语下的族群身份与文化政治——以路易莎的《少数的法则》为中心之讨论[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吴孟显;;近代潮汕墟市的发展与特征略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9 张剑源;;治边西南: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J];法律和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10 横田浩一;;潮汕地区村落的族群标签与其历史演变——以潮州市饶平县X村的宗族与移居传说为例[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友庭;晋藩屏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文睿;试论中国古代海洋管理[D];厦门大学;2007年

5 陶双宾;再置的生命:1946-1976,辽西北村落中的国家、社会与农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7 刘群;聚合与分化——新蔡船民的地位获得与社会资本分析[D];上海大学;2009年

8 鲁延召;明清时期广东中路海防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朱敏;农村社会个体化与乡镇治理[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史利平;安顺屯堡社会组织的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治花;明清时期赣东北的社会动乱与族群关系[D];南昌大学;2010年

2 施剑;明代浙江海防建置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叶先知;岭南水乡与江南水乡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紫;国家与地方视野中的陶工身份认同(1949年-1958年)[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肖维光;清代地方宗族的文化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金元;黔东南苗族妇女发式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7 郑紫苑;村落语境中的仪式展演与文化变迁[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8 杨承舜;清代珠江三角洲市镇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刘平安;现代化进程中珠u嵶迦汗叵笛芯縖D];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

10 赵莞丽;明清时期广东的水上居民[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万明;明代徽州汪公入黔考——兼论贵州屯堡移民社会的建构[J];中国史研究;2005年01期

3 胡鸿保,定宜庄;虚构与真实之间——就家谱和族群认同问题与《福建族谱》作者商榷[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萧凤霞,刘志伟;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3期

5 罗一星;;资源控制与地方认同——明以来芦苞宗族组织的构建与发展[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介忠;当代腊尔山苗族人民生存观念中的内缩倾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腊尔山地区路通财通[J];民族论坛;2012年07期

3 ;腊尔山村民圆了“安居住房梦”[J];民族论坛;2012年07期

4 巴娄;;苗族村民的牛文化[J];理论与当代;2009年02期

5 龙儒文;苗家山寨一对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岁夫妻[J];中国民族博览;2001年05期

6 ;高寒山区百姓喝上了干净自来水[J];民族论坛;2012年07期

7 梁厚祥;;用肩膀扛起梦想[J];中华儿女;2013年08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春秀邋彭业忠;腊尔山将建万亩绿色富硒蔬菜基地[N];团结报;2007年

2 石真义;春风吹绿腊尔山[N];团结报;2008年

3 吴文星 吴自先;腊尔山苗族群众春耕忙[N];团结报;2011年

4 张永中;倾力推进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N];团结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石琦 通讯员 姚祖师 龙林峰;腊尔山的希望[N];团结报;2011年

6 龙胜明;脱贫解困“三驾马车”[N];团结报;2012年

7 整理 本报记者 张湘河;“打出腊尔山生态种养品牌”[N];湖南日报;2012年

8 记者 付丹 通讯员 黄晶 吴全武;凤凰全面推进腊尔山高寒山区危房改造工作[N];团结报;2011年

9 记者 明星 黄兴华;记者湘西调查营养餐“缩水”困局[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10 刘江涛 刘海;跨省联防织出安全和谐纽带[N];战士报;2010年



本文编号:2181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81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b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