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直过区村寨内生秩序的变迁——以澜沧县竹塘乡老缅大寨为研究个案
[Abstract]:When the state power can not be fully extended to the grass-roots society, the grass-roots society still h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rderly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provision of basic public goods, the handling of disputes and other kinds of production and life order. In maintaining the normal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grassroots society, village endogenous order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Endogenous order is the most integrated factor in "going straight over the district" at present. Its starting point is the same as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and the purpose is to make villagers live in an orderly society in a rich way.
【作者单位】: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华锋;;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辩[J];理论与改革;2008年04期
2 韩俊魁;;拉祜西头人制度:传统与国家力量影响下的变迁[J];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3 宋小伟;村庄内生秩序与国家行政嵌入的历史互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4期
4 宋小伟,楚成亚;村庄内生秩序、国家行政嵌入与乡村秩序重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5 贺雪峰;;中国传统社会的内生村庄秩序[J];文史哲;2006年04期
6 晓根;拉祜族“卡些卡列”制度的产生与变异[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崔莉;区域社会史的新范式——《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评介[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2 罗朝晖;;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3 崔燕珍;姚莉;;农村社区级公共物品的自发供给需要具备的条件——基于皖南J村和C村的个案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4 袁小平;吕益贤;;关系网络与中国乡村社会关系变迁[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5 赵谦;;流出地村民自治困境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6 任爱红;;村庄内生秩序与农村生态社区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7 李天霞;;新农村建设中家族因素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8 章征科;人民公社骤兴速散的内在原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张新光;;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小农制评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羽;;传统乡村自组织组织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以贵州安顺“屯堡第一村寨”九溪村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廖慧卿;王壬;;城市社区社会服务的内卷化趋势与发生机制——来自广州市3条街道的个案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Grassroots Democracy and Local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北京论坛(2006)论文选集[C];2006年
5 王丹莉;;统购统销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辛逸;;农村人民公社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肖日葵;;D类村庄权力及其运行——以T村修水库事件为个案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子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宗族的角色——以福建省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曹士云;;老年人协会在村民自治进程中的功能与作用[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梁银湘;;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多元权威分析——以水利公共产品供给为例[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益丰;三农问题视阈中企业领办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马爱杰;现当代我国民族乡村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杨林霞;豫南X地非登记教会与乡村社会秩序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仇睿;社会资本与农村产业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孙建伟;涉地农民住房权与生存权保障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友雄;演进中的我国农村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耿阳;统购统销与农村社会重构:1953-1958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龚燕芬;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永坤;农业科技需求扩大论[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凌玲;基于村民参与视角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沈文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选择[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周亚玲;云南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何涛;川北S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刘相伟;从集体福利到国家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变迁的逻辑[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勇;由能人到法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转换──以若干个案为例兼析能人政治现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张立荣;冷向明;;论中国未来政府治理范式的特质与进路[J];江海学刊;2007年03期
3 杨善华,侯红蕊;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J];宁夏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4 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4期
5 郑也夫;新古典经济学“理性”概念之批判[J];社会学研究;2000年04期
6 董磊明;传统与嬗变——集体企业改制后的苏南农村村级治理[J];社会学研究;2002年01期
7 王庆成;北方村落历史小识[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萧霁虹;民国时期拉祜族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9 陈柯云;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J];中国史研究;1995年03期
10 陈劲松;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良昌,白宗元;拉祜族女孩圆了大学梦[J];今日民族;2000年12期
2 郭绍唐;临沧县在南美拉祜族乡展开“扶贫攻坚大决战”[J];今日民族;1999年07期
3 任维东;拉祜族的“普希金”——记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张克扎都[J];今日民族;2003年03期
4 李根;从游猎到游耕:拉祜族传统生产方式的发展与演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邓平模;;失落的猎虎民族[J];西南航空;2011年01期
6 何扬波;正是春华望秋实[J];今日民族;2001年12期
7 易只;葫芦·光头·拉祜族[J];党的生活;2003年05期
8 杨璐;;贺开拉祜族民俗与教育概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6期
9 云南省委党校第二十七期中青班第九调研组;吴建忠;;澜沧县拉祜族扶贫工作调查[J];今日民族;2011年02期
10 李明文;非经济因素对边疆多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调查研究[J];思想战线;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燕;;西双版纳勐海县贺开山地拉祜族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汇;;看上去很美——拉祜族两性合一性别平等模式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红;;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社区成人扫盲教育研究——云南省澜沧拉祜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与个案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张世富;;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拉祜族和哈尼族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调查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的探讨[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5 肖芒;;云南少数民族婚姻的嬗变[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莉萍;;孟连娜允古城建筑形态特征形成的文化关联[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7 金竞明;李春茂;;西双版纳汉族与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比较[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李炳泽;;苗族芦笙·语言·通讯[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9 贺能坤;郝风亮;;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张世富;;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跨文化心理研究二十年调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科;拉祜族 创世史诗《牡帕密帕》[N];西部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周明 石林;南美之难[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陈晓波;董大琼的务实[N];云南日报;2011年
4 李明武;追寻拉祜族先民创世传说的奇异画卷[N];文艺报;2008年
5 范宏贵;有着苦难过去的越南拉祜族[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通讯员 卢沙斗;绿春着力改善拉祜族群众生存环境[N];红河日报;2011年
7 实习记者 谭雅竹;“拉祜县长”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N];云南日报;2006年
8 王干;草根与植根于生活[N];文学报;2006年
9 华岩;拉祜族的利咽良药[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10 凌翼;色彩斑斓的拉祜新史诗[N];文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尤伟琼;云南民族识别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杨栋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收入差距和贫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周文;佤族心理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洪坤学;中国四个民族HLA-DRB1、DQA1、DQB1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5 曹柯平;中国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类型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6 安静;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川;云南拉祜族图形的形式审美与文化内涵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2 杨红巧;信仰与社会秩序:勐村拉祜族头人制度的人类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3 李新坚;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毅敏;拉祜族学生母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迁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虹元;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温美珍;一个拉祜族村落的祭祀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张劲夫;从“页尼登”到“哈空”[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汪艳;拉祜族人群PARL基因Leu262Val多态性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与汉族人群的比较[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丹;拉祜族小学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杨熙;少数民族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09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0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