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俄罗斯族:跨境与原生态之辩
[Abstract]: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Russian nationality in China, new mixed Chinese and Russian people and new pure blood Russians appeared, thus sketching a dynamic picture of Sino-Russian ethnic exchange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Chinese ethnic group is a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 its ethnic range should include both Chinese and Russian mixed ethnic groups should include Russians of pure descent;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long process of evolution, Chinese Russians have shown a certain tendency of "original ecology" in terms of language use, national identity, cultural life and even anthr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陆舜华;郑连斌;索利娅;赵洲;;中国俄罗斯族与俄罗斯国5个群体体质特征的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2 李启华;;中国俄罗斯族文化形态演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01期
3 刘稚;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刘博;;中国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的演变与发展[J];作家;2014年02期
5 唐戈;;中国俄罗斯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变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戈尔杰耶娃СВ;程红泽;;中国的“俄罗斯村”——中国俄罗斯族语言能力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跃;;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0年06期
2 刘涛;;跨界民族的学术史扫描:概念、分类和研究内容[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3 车延芬;;中国跨界民族舞蹈的消弥与留存——以东北、内蒙古地区跨界民族萨满舞蹈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赵丽;;藏族文化认同与自我身份的建构——从《如意高地》解析马丽华的西藏情怀[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9期
5 车延芬;;漫议赫哲族和那乃族的萨满舞蹈[J];大舞台;2014年12期
6 太丽琼;;布朗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基于对施甸木老元、摆榔乡的考察[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7 张兴堂;;论跨界民族的特殊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5期
8 张兴堂;;论跨界民族关系的特殊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3期
9 焦润明;;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之研究(待续)[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焦润明;;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之研究(续完)[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栾爱峰;地缘政治视角下我国西北跨界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奋;新疆宗教文化生态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字振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树明;均衡中的困境: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研究(1947-1961)[D];南开大学;2013年
9 杨得志;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梁媚;论跨界民族问题的成因[D];云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华荣;涉边危机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孙志香;内蒙古的跨界民族问题与我国的地缘政治安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肖锐;我国跨界民族哈萨克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康鸿鹏;当代朝鲜族大学生认同意识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胡健;论希腊与马其顿两国冲突(1991-1995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丽;我国西北跨界民族对民族政策及国际关系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7 王伟;云南省陇川县跨界民族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朱金春;地缘安全视野下的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于春江;中国俄罗斯族民族过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孟玲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跨界民族的跨界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赵淼;;试论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转型[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3 冯光;;民族认同的交往和经济规律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华民族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4 唐书明;;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共存——民族认同认知建构的困境与出路[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5期
5 何辉;周晓琳;;少数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6 洛秦;郑觐文《中国音乐史》述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7 李丹慧;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8 王铭铭;文化变迁与现代性的思考[J];民俗研究;1998年01期
9 袁娥;;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10 杨志娟;塔娜;;角色理论视角下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兴球;;中老跨境民族的区分及其跨境特征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方铁;;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栗献忠;;跨境民族问题与边疆安全刍议[J];学术论坛;2009年03期
4 谷家荣;;滇边跨境民族研究六十年的回顾与前瞻[J];学术探索;2010年04期
5 何青颖;;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姜永兴;;我国南方的跨境民族研究[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7 刘稚,申旭;论云南跨境民族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8 刘稚;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J];民族研究;1992年05期
9 常庆;以新疆和中亚为例看国情变化对跨境民族的影响[J];国际观察;1998年06期
10 格桑顿珠;关注国际风云变幻 重视跨境民族研究[J];民族工作;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段超;田敏;李俊杰;;共赢之举——加强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尹保生;陈欣;;跨境少数民族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期战略[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陈文清;陈永香;;浅谈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与跨境共振——以云南跨境民族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4 邓文云;;浅论中越跨境民族关系[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方铁;张锦鹏;;论西南边疆跨境民族的特点和历史传统[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河口县委宣传部 段家宏;关于推进中越跨境民族文化建设示范点的思考[N];红河日报;2012年
2 孙淦 刘达成;重视跨境民族研究[N];人民日报;2001年
3 记者 魏道俊 通讯员 黄江;载歌载舞和谐戚戚[N];红河日报;2012年
4 范宏贵;中越跨境民族溯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徐晓梅;加大扶持跨境民族势在必行[N];云南日报;2007年
6 高志英 李珊娜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中缅怒族与傈僳族的分化与交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云南西促会:促进西部开发[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得志;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曹睿琪;跨境民族社会秩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晏闻超;云南边境县政府跨境民族事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何艳;云南省文山州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初探—与越南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丽;我国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萨其如呼;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7 萨如拉;中蒙跨境民族基础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图雅;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及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庄庄;论当代跨境文化制品流通与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关系[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11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1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