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滇黔桂多民族“杂居”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16 08:03
【摘要】: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和谐共处及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无疑对和谐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贵州、广西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民族杂居共处,形成了交错杂居、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局面。本文以云南、贵州、广西为中心,探讨"杂居"对各少数民族群体间的互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文化认同等的重要影响,为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及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及部分地区民族间交流的客观限制,部分群体间"文化适应"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ulture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s a multi-ethnic country,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multi-cultural harmonious symbiosis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ulture and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long history development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there are many nationalities living together, forming a multi-cultural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situation. Taking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as the cent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mixed residence" on the interaction among ethnic groups,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etc. For us to deal with ethnic relations and harmonio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ee that due to the deep accumulation of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objective limitation of inter-ethnic exchanges in some regions,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adaptation" among some groups will still exis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13XMZ064)
【分类号】:C9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岳;;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伦理价值与教育意蕴[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2 李吉和;周彩云;;政府主导型散杂居城市和谐民族关系机制探讨——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5期

3 都永浩;;民族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重要课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4期

4 张静;陈红娟;;文化研究视阈内和谐文化的建构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5 刘有安;张俊明;;回汉民族杂居地区和谐民族关系探析——以宁夏固原市的几个回汉杂居乡村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王希恩;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及其形成[J];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7 刘明新;;试析满族习俗文化在满族社会中的功用[J];满族研究;2009年01期

8 吴群;;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都永浩;;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可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5期

10 荀利波;;少数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研究述评与讨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王国强;杨绍昌;;论边疆民族地区国防教育中的认同问题[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丰云;;《混血亚当》:飞散者的文化想象性满足[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刘刚;;新疆中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述略[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庞德英;;实现文化和谐要正确处理五大关系[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庞德英;;正确处理四大关系促进文化和谐[J];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12期

7 刘翠霞;;李行写实影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大中华电影的构建[J];电影评介;2009年02期

8 张荣德;;21世纪初期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9 俞沂暄 ,张熹珂;前南斯拉夫民族矛盾的制度根源[J];今日东欧中亚;2000年01期

10 李琴;张婷婷;卢志达;;政策保护与身份认同:农村妇女进村委——兼以妇代会直选进入制为例[J];清江论坛;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何生海;;草原文化与陇右文化的亲和——以天水移民为研究视角[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2 汪春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项江涛;;文化多样性传播及藏传佛教发展趋势讨论[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4 杨培德;;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视角反思发展话语——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5 张继焦;;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6 李兴国;;民族文化传播生态问题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8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继霞;百年回族文学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平海啸;儒家孝悌思想与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林红;云南古代文学理论对中原文论的接受和发展[D];云南大学;2010年

7 赵乃麟;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西南大学;2011年

8 耿直;一个兵团社区的地域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徐琦;跨越成长的藩篱[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兵;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曹闻民;;多元共治与政府主导[J];发展;2006年04期

3 林钧昌;城市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4期

4 都永浩;;政治属性是民族共同体的核心内涵——评民族“去政治化”与“文化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3期

5 都永浩;;华夏—汉族、中华民族与中华人民[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1期

6 都永浩;;论民族的观念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2期

7 都永浩;;民族主义相关问题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5期

8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今日民族;2005年06期

9 杨玉琪;侗族传统伦理道德的特征及转型[J];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03期

10 武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专题调研小组;关于武汉市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调研报告[J];民族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海峰;;湖南和谐文化建设刍议[J];湖湘论坛;2010年04期

2 叶芸;;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07年05期

3 郑言宗;;将和谐文化建设研究引向深入——“和谐文化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研讨会综述[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06期

4 曲洪志;谭延敏;;文化建设与社会整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1期

5 何学菊;;论新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07期

6 黄明哲;;和谐文化建设论纲[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宋立清;;关于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习;2007年11期

8 王波;;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J];学习月刊;2007年22期

9 李琨;;和谐文化建设与大连建设创新型城市问题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03期

10 赵宪章;;加强机关和谐文化建设浅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朝明;;弘扬传统美德 培育民族精神 推动文化建设[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克功;曲龙;沈为民;;提炼科室文化 营造精品科室[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高志英;;可持续消费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建设[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张红梅;;坚持改革开放 促进甘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开放30年甘肃省文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华;郑长兴;;研究所文化建设刍议[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6 吴英熙;;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有效活动载体[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7 胡秀平;;论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三年度)[C];2003年

8 刘玉;;初谈民办高校文化建设[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赫亚;喻佑斌;卢小山;;历史与使命——军工文化建设思考[A];军工文化论文集[C];2006年

10 罗永剑;;浅论和谐文化[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雪梅;以载体建设推进和谐文化建设[N];青岛日报;2008年

2 中共泰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杜秀玲;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3 郑言宗;将和谐文化建设研究引向深入[N];光明日报;2007年

4 董芸;西安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报告会[N];陕西日报;2006年

5 高鹏程 (作者单位:中共正宁县委宣传部);浅谈宣传思想战线如何助推和谐文化建设[N];陇东报;2007年

6 孙丽丽;省调研组来我市调研农村和谐文化建设[N];莱芜日报;2007年

7 记者 钟兰花;大力发展和谐文化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N];绍兴日报;2007年

8 刘进忠;和谐社会亟须加强和谐文化建设[N];工人日报;2007年

9 南宁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钟大年;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N];广西日报;2007年

10 鲁西龙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处身于他人之中的伦理情怀为和谐文化建设带来了现代清风[N];陇东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宝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邓福庆;和谐文化建设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戚畅;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其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江足宁;弘扬真善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美群;和谐文化论[D];武汉大学;2008年

6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曹云华;从文化适应的角度看东南亚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1年

9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10 徐曙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苗苗;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程芳;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白明峰;中国传统和合理念与当代和谐文化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龙占福;震后玉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青海大学;2012年

5 朱yN艳;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理论与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3年

6 梁坚泽;论和谐文化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宇;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凤姣;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陈峥;广州大学城文化建设的战略和策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彭田宝;皖南新四军文化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4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34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