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法国藏学家巴克的纳西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6 08:04
【摘要】:法国著名藏学家巴克1907年和1909年两次深入滇藏交界地区,对纳西族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语言文字及文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并带回20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和大量的文物考古资料。他于1913年出版的《么些研究》是纳西学史上的第一部专著,该书首次分析了纳西语的语法,刊布了第一本纳西哥巴文抄写的经书,编纂了第一个具有字典性质的东巴文和哥巴文字表,《么些研究》的出版促进了西方和我国纳西学研究的兴起。本文在深入研究巴克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对巴克纳西学研究的内容、方法、成就和不足作了全面的分析。
[Abstract]:In 1907 and 1909, the famous French Tibetan scholar, Barker, went deep into the border area of Yunnan and Tibet, and made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religious folklor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the Naxi nationality. And bring back 20 books written in hieroglyphics Dongba Sutra and a large number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His first monograph in the history of Naxi Studies, published in 1913, analyzed the grammar of the Naxi languag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published the first scripture written in Naxi Gopa. The publication of the first dictionary of Dongba and Cobba has promoted the rise of Naxi studies in the West and China. Based on the in-depth study of Buck's life and work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methods,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Barkner's studie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11&ZD1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巴克《么些研究》的整理与研究”(SWU13093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木仕华;纳西东巴文化研究国际化综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崔宏;乔文红;;纳西族历史研究前沿报告[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0年00期

2 秦小健;;清代丽江儒学教育与“士”阶层崛起[J];保山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刘凌;;《水书常用字典》评述——兼谈民族文字字典理想的编纂模式[J];辞书研究;2014年01期

4 秦小健;;清代丽江儒学教育及所取得的成就[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5 张积家;王娟;蔺翠珍;和旭辉;;运用命题产生法探寻东巴文的性质[J];大理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6 马银行;;清代士人视野下的丽江纳西族葬俗变迁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7 杨林军;;论明代以来纳西族民居建筑的演变及分布特征[J];保山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8 莫俊;;论纳西东巴经书写特点[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9 谢书书;张积家;;纳西东巴文字性质研究进展和新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晓兰;;哥巴文ɡΛ~(31)bɑ~(31)ku~(33)tur~(55)tur~(33)特点、成因及意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和金权;;形、魂、气的三元融合——试论纳西族传统“气”思想视域中的生命观[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2 刘婕;;《求取占卜经》哥巴文异体字分析[A];学行堂语言文学论丛(第四辑)——2013年全国博士生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学学研究领域)论文集[C];2013年

3 余攀;;浅析借用汉字的哥巴文字符[A];学行堂语言文学论丛(第四辑)——2013年全国博士生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学学研究领域)论文集[C];2013年

4 杨蕾;;浅谈哥巴文的缀饰字素[A];学行堂语言文学论丛(第四辑)——2013年全国博士生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学学研究领域)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亮;西方纳西学史研究(1867-1972)[D];西南大学;2014年

2 王娟;纳西东巴文辞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宝芝;《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婚俗经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唐跃军;丽江古城城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郭正春;纳西东巴文化中的伦理观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吴东荣;旅游对接待地文化生态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孔明玉;纳西东巴经《给死者换寿岁》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陈霞;纳西东巴经《恩恒尼汝、高勒高趣的故事》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梁进;纳西东巴经《哥来秋招魂的故事》版本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杨阳;纳西东巴文动物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马晓林;东巴文字的象形特征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冉启坤;纳西东巴文字结构研究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卫东;;少数民族文字对中国现代学术与中华文明史研究的贡献——以纳西族东巴文字为例[J];今日民族;2010年10期

2 和继全;;东巴文百年研究与反思[J];思想战线;2011年05期

3 谢书书;张积家;;东巴文认知研究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8期

4 杨世光;;试论纳西族的东巴文学[J];思想战线;1983年06期

5 李晓亮;喻遂生;;法国藏学家巴克的纳西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计数习俗中所见的原始思维[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2 王彩;;纳西东巴文构建中的客体意识[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甲荣;;东巴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4 和力民;;东巴教与东巴文——论东巴教在东巴文发展中的作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5 张凤;;汉古文字与东巴文比较研究综述[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6 李晓亮;毛志刚;;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鸟类字比较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7 陈舒雯;黄雪燕;周慧阳;江孟珂;李彩欣;杨冰燕;郑君卉;;以主题公园为载体的东巴文时尚化策略[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林向肖;;东巴文、东巴经形成时代的探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9 陈楠;;格律的设计——甲骨文、东巴文的概念设计与应用[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飞洲;;东巴文字字素的变体和同形现象[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方清;活化石——东巴文[N];湖北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唐红丽;探寻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梅西雅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赵庆莲 译;超越编目和一般性描述 开展东巴文字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李晓兰;令人魂牵梦绕的纳西东巴文[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5 司小建 于彤;用东巴文字绘画的纳西族人[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任维东;东巴文: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继续活下去[N];光明日报;2010年

7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木仕华;活着的象形文字世界[N];光明日报;2010年

8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生存状况堪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郑立华;水书:水族古文化的神秘传承[N];中国商报;2006年

10 陈传席;自发与自觉之间的艺术[N];美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静;纳西东巴文非单字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钟耀萍;纳西族汝卡东巴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和继全;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郑飞洲;纳西东巴文字字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悦;基于异体现象描述的东巴文字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思贤;纳西东巴文献用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婷;纳西东巴文字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韩立坤;纳西东巴文天象类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宋漾;东巴文字图形符号的解析及对图形设计的启发[D];江南大学;2009年

4 杨阳;纳西东巴文动物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马晓林;东巴文字的象形特征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冉启坤;纳西东巴文字结构研究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余淑芬;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意象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艳花;纳西东巴文经书中省略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小希;纳西东巴文形声字意符类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成珏;论东巴文字的造型语言[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4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34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