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独龙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19-05-20 01:19
【摘要】: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族,在历代王朝的经略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意识。在与周边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中,出现了文化整合与区域文化认同,逐渐形成了各兄弟民族共生共荣,多元一体的观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存"整体观形成的基础。
[Abstract]:The Dulong nationality, who lived in high mountains and canyons, gradually produced the consciousness of nation-state in the scriptures of successive dynasties. In the long-term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ethnic groups,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cultural identity have emerged, and the concept of symbiotic and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of each brotherly ethnic group has gradually been formed. These are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whole view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10&ZD059)
【分类号】:C9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志英;熊胜祥;;藏彝走廊西部边缘多元宗教互动与宗教文化变迁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高志英;;宗教认同与区域、民族认同——论20世纪藏彝走廊西部边缘基督教的发展与认同变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赵沛曦;;独龙族传统生活中的价值观[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人类学视野中的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杨甫旺;;彝族火崇拜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陈永香;论彝族的火崇拜[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金莲;朱和双;;女性、财富与危险:云南民间的小神子信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杨甫旺;;仪式的缺失与重构:双柏彝族祭山神的人类学考察[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巨积兰;;不同民族文化中“黑”与“白”词汇的象征意义比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刘金洁;;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及其解决[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1期

8 郭文韬;中西耕作制度发展史的比较研究[J];古今农业;1994年03期

9 王瑞雪;叶燎原;;利用现代“3S”技术阐释丽江古城选址的科学性[J];国土资源遥感;2007年01期

10 袁晓文;陈东;;送魂:民族学视野中的“二次葬”习俗——从民族志材料看“二次葬”的定义及原因[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建斌;;路与时空政治——以独龙江为个案[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3 曹鹏;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杜忠锋;基督宗教传播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杨振之;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付春;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钱益汇;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石器的生产与使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洛克《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肖男;先秦时期的原始宗教与王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和晓瑜;当代丽江九河纳西族与白族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尔古果果;凉山彝族毕摩仪式中的心理治疗因素与功能的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辉;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明珍;NGO模式下的社区营造[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偶芳;“人与自然是兄弟”——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文化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马青宇;滇西北高原摩梭人聚居区的乡土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郭丽;彝语支民族“洪水神话”解读[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顾江益;法律与习俗的冲突和互动[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任新民;试论基督教在怒江地区傈僳族社会变迁中的整合功能[J];思想战线;1999年05期

2 高志英;贡山县丙中洛地区多种宗教从冲突到并存、交融发展历史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高志英;唐至清代傈僳族、怒族流变历史研究[J];学术探索;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56个民族简介[J];中学英语园地(九年级版);2009年Z2期

2 宋林武;李凡人;;独龙族农民第一个经商人[J];中国民族;1984年02期

3 王金跃;揭开独龙族的神秘面纱(英文)[J];Women of China;2003年11期

4 彭义良;;独龙族风情[J];民族论坛;2006年05期

5 孔志清;;党的关怀温暖着独龙人的心[J];中国民族;1984年09期

6 吴世平;刘建明;杨发顺;毛迪;冯欣;;独龙文面女[J];文明;2006年06期

7 郭建斌;三代人——不同历史时期独龙族个体文化特征浅描[J];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5期

8 张跃;舒丽丽;;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怒江峡谷丙中洛地区民族宗教文化关系的变迁[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7年00期

9 曾学光;郭建斌;;独龙族南北地域文化差异[J];今日民族;2010年05期

10 宋雪峰;徐睿;李莉;;跨越发展 共创和谐——独龙族迎来重大发展机遇[J];今日民族;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伯孳;;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与菲华社团[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3 张践;;论复合性民族与多元文化认同[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4 李向平;;宗教组织及其适应型认同模式——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协调功能[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徐黎丽;;国家认同——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核心因素[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6 俞云平;;泰国华侨华人社会的血缘地缘纽带[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寿荣;;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以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例[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9 赵利生;;民族社会化及其目标分析[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长江 本报副总编辑;浅谈民族文化传播在文化认同中的引导作用[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2 严梦春;全球化背景下同样需要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全国政协委员 何星亮;城市流动人口促进民族互动和文化认同[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金浩 肖锐;关于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记者 刘华;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N];团结报;2011年

6 记者 施铭;不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N];云南日报;2011年

7 廉维亮;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更好更快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8 张莹莹;关爱“活化石”——怒江独龙族文面女[N];云南政协报;2010年

9 记者 吴长亮;独龙族列入上海新帮扶对象[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李卫权;兴边富民行动改善独龙族群众生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彦凤;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杜娟;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王瑜卿;民族交往的多维审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罗俊,

本文编号:2481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81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