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兴盛时期的葬仪
[Abstract]: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Yangshao culture refers to the middle stage of Yangshao culture (Miaodigou stage), but it also includes the early stage of the late Yangshao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discovery of tombs and cemeteries such as Lingbao Xipo, Dengzhou Baligang, Sanmenxia Nanjiaokou and so on, there are more materials at present, and some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s of tombs and tombs in this period can be mad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relevant tombs in this period, summariz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omb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angshao cultural funerals and neighboring cultural funerals in this perio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黄河、长江及西辽河流域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的资助和“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K89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伟;中国史前玉器反映的宇宙观——兼论中国东部史前复杂社会的上层交流网[J];东南文化;2004年03期
2 ;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M91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3 陈雍;姜寨聚落再检讨[J];华夏考古;1996年04期
4 杨澍;;河南临汝中山寨遗址调查简报[J];考古;1986年06期
5 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1986年06期
6 樊力;金志伟;;河南邓州市八里岗遗址1992年的发掘与收获[J];考古;1997年12期
7 史家珍;桑永夫;;河南伊川县伊阙城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考古;1997年12期
8 周润垦;钱峻;肖向红;张永泉;;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2010年08期
9 严文明;;《鹳鱼石斧图》跋[J];文物;1981年12期
10 方殿春;魏凡;;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J];文物;198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渭清;;中国古代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衍生——以生殖崇拜和原始墓葬为考察中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金仁安;试论红山文化居民对岫岩玉的开发与利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周晓晶;红山文化玉勾云形器研究回顾及新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曲枫;;隐喻的滥觞——比兴修辞手法与中国史前信仰表达方式的比较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韩建业;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刘毓庆;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华玉冰;张振军;杜守昌;;朝阳罗锅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分期及相关问题[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8 井中伟;;老牛坡类型及相关遗存再探讨[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9 张星德;;牛河梁玉器墓的文化属性再考察[J];边疆考古研究;2005年00期
10 陈国庆;;浅析小河沿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鸿勋;;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一九七七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考古专业讲座提纲[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C];1980年
2 杨肇清;;再论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古城的性质[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岳;;商汤在郑州筑城建都的原因浅析[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仁湘;;仰韶文化人口与社会研究检视[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5 巩启明;巩文;;论仰韶文化居民的埋葬制度[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6 杨福瑞;;北方游牧民族的穹庐观念与毡帐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7 纳·苏雅拉;曹雅洁;;红山文化玉器与萨满教[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8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解丹;金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5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6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武玮;黄河中下游地区汉至西晋模型明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郑大宁;中国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石棺墓遗存的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许永杰;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宁宁;红山文化与商族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廖晓婧;陶瓷水容器造型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杨阳;鱼纹造型艺术的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7 陈红军;汉代墓室壁画图像语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曹阳;辽宁地区红山文化墓葬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常荩心;郑州地区二里头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U,
本文编号:2493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9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