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桂西定罗土司辖境内的族群互动与当代呈现

发布时间:2020-04-30 19:52
【摘要】:壮、汉、瑶三族,是定罗土司辖区内族群互动的主体。长期以来,当地族群共居互动,壮汉两族间略有区隔,壮族人对瑶族人存有稍许偏见。随着各族群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当地各族群间的互动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调整。如随着外出谋生者的增多,当地各族群间现就土地、森林等生存资源的竞争在下降,这对缓和各族群间的原有摩擦有积极作用。与外界接触的增多,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这亦增进了各族群对他族的认识和理解,族群间的隔阂在缩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韦顺莉;;荣耀与追求:广西壮族土司民族认同之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顺莉;;乡土秩序中壮族土司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以广西大新县境原土司为例[J];创新;2009年08期

2 黄南津;杨粒彬;;《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词汇频率分布研究[J];创新;2012年02期

3 朱莘莘;试论单一民族百科辞书的框架构建特色[J];辞书研究;2005年01期

4 蓝武;;广西土司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改土归流开始的时间问题辨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吴小玲;;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历史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1年08期

6 郑超雄;;人文桂学的发展历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李剑;;本地人视角下的习惯法规范与纠纷——以凉山彝族为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蒋鸣湄;;民族法学研究新境界——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评述及展望[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蓝韶昱;;21世纪以来广西壮族土司研究综述[J];传承;2009年02期

10 韦丹芳;;广西贡川壮族民间传统纱纸工艺的保护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谢寿球;;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广西古文化沉积层的分布规律[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何正廷;;关于句町国史的研究[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3 李锦芳;何彦诚;梁敢;杨琴芳;;西林壮汉文化的交融——谈西林壮语汉借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异[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姜振华;;壮族入赘婚研究回顾与展望[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马平;;当代回族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取向[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孙信茹;杨星星;;乡村电视台和社区文化符号构建[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7 陈礼贤;;边缘与主流:邕江船民社会文化变迁模式分析[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8 罗宗志;;瑶族传统医疗体系变迁初探——金秀盘瑶的个案[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9 朱志燕;;壮族儿童家庭抚养中的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分析——广西马山县里民村感乐屯的民族志研究[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徐长恩;权利、权力、权益与义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何丽;柳州城市发展及其形态演进(唐~民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冬;税法理念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钟福国;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成长—瓜州回族东乡族疏勒河移民村的民族学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红流;民俗视野中的上林壮族师公戏[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杨琴;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研究广西壮拳的保护与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冯金雄;《壮化道教道场经书》文本选释及其文化内涵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赵云梅;凉山彝族的民间权威:纠纷解决中的德古[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虞坤;元代广西对外交通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韦丹凤;广西活态铜鼓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兆荣;论民族与族群在变迁语境中的裂化因子——兼评“后民族结构”理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粟冠昌;清代广西土官制度的衰落[J];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Z1期



本文编号:2646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646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