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祭祀敖包:“场域”的建构—关于“贺西个图”敖包祭祀的观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5-08 14:01
【摘要】:本文通过对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哈达图山上的贺西格图敖包进行实地调研,并获取实地资料,考察库伦地区的民俗风情,深入探讨蒙古族传统敖包祭祀以及现如今敖包祭祀的变化,探索政府与民间信仰关系以及在民间风俗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贺西个图敖包进行详实的调查,深入访谈当地各族群众,并以“创建”贺西个图敖包的仪式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点带面的方式向世人呈现贺西个图敖包形成的过程以及民间信仰如何被“创建”的过程。说到“创建”不得不说明的是,本文分别从经济,国家政策,外来文化影响等因素分析了贺西个图敖包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传统敖包祭祀的变迁。本研究主要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和“场域”的概念为理论指导,以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深度访谈等为研究方法,调查贺喜个图敖包形成的基本概况,形式以及特点,并探讨政府、权力在民间信仰以及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笔者围绕“场域”这个概念,即权力场域来作为探讨政府权力在民间信仰中所起的作用的出发点。权力场域里一些拥有一定数量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社会行动者和群体,在各自场域占据支配地位。占据支配地位的资本拥有者会用各种策略来维持这种力量的均衡。当今,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稳步推进,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人类的物质文明得到空前的高速发展,但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却没有带来文化的相应强盛,相反,由于掌握丰厚物质的民族有更多的话语权,文化霸权主义随之产生,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压制。就我国而言,受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少数民族在各方面的发展中都相对落后于主流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发展始终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关注点。几十年来,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经济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在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优秀民族文化在传承上出现了种种问题,这与我们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的一整套政策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在发现问题后我们总结当下经验,借鉴历史教训,在文化上提倡多元一体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绪论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当前“场域”理论在各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一章介绍了传统敖包祭祀仪式的概况以便于和贺西格图敖包作对比,此外还介绍了库伦旗的概况,包括历史、宗教、自然环境等等。第二章介绍了贺西格图敖包“创建”背景、祭祀贺西格图敖包的具体过程以及贺喜格图敖包现有的文化功能。第三章对“场域”理论解释说明,并结合贺西格图敖包谈讨权力参与造成的文化破碎和重组。结语主要对贺西格图敖包的“创建”进行概述,举办祭祀仪式可以看成在特定的场域是一种文化生产的过程,然而,在不同时期,这种文化生产的功能是不同的。在传统社会,这种生产基本上旨在满足当地人的精神需要,以表达祛除灾病、祈盼丰年等意义。然而,如今这种生产更像是一种商品生产,它的目标已不在于满足当地社会需求,而在于吸引外地游客,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外地游客的观点和品位,用“民族特色”来吸引外地人的眼球。当地政府“打造敖包文化”的目的,是发展旅游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在许多显性文化走向同质化,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的时候,民间信仰相对稳定地维持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为民族文化特征的保持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然而,国家权力对这一传统文化空间的侵入与控制,会对这一民间文化的走向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人们深思。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国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块净土[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2期

2 李翠琳;;樱花文化在日本国民生活中的渗透研究[J];商业故事;2016年29期

3 陈美红;;忆与译的轮回:中国当代女性书写与英语(文化)翻译现象[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7年01期

4 顾晓鸣;;论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J];未来与发展;1987年01期

5 谢伟民;悲剧?喜剧?悲喜剧?——重读《阿Q正传》[J];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08期

6 胡明;“五四”文化精神的迷失与复归——七十年文艺谈[J];文艺争鸣;1989年04期

7 杨璐;;辟邪——南京独有的文化象征[J];江苏政协;2007年07期

8 罗云;钟璞;;论民族建筑观念物化的文化象征与隐喻[J];美与时代(上);2015年04期

9 季克良;;人文着生活 健康着享受[J];国际人才交流;2008年01期

10 何青;;来自莲花瓣间的声响——试论佛教对莲花文化的影响[J];教育探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丹;;“小城镇世界”书写——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审美选择[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2 何丹;;“小城镇世界”书写——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审美选择[A];荆楚学术2017年第8-9期[C];2017年

3 王钊;储丽红;于翠;袁素霞;明军;刘春;;中国萱草文化探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4 田蕴;王真;;现代技术发展下的非遗文化继承与传播[A];2017年山东社科论坛--首届“传统建筑与非遗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齐园;;历史寓言与文化象征——移民三雄后殖民创作中的“历史”主题[A];东方丛刊(2006年第2辑 总第五十六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波 刘林杰;深圳光明新区:阔步前行,,建设文化小康[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何光锐;海峡影城:黄金商圈里的“文化旗舰”[N];福建日报;2009年

3 张瑞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感性的文化象征:神话中的动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民盟北京市委会干部 吴雨桐;符号观察:中国网络文化的自我塑造[N];团结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王春楠 乔晓莹;让传统文化盛开时代花朵[N];广西日报;2018年

6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员 杨生平;文化中国:文化强国的价值坐标[N];中国青年报;2014年

7 孟黎;京城建筑:时代的文化象征[N];金融时报;2007年

8 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南溟子海南历史文化的精灵[N];海南日报;2019年

9 牛玉秋;文化载体与文化象征[N];文艺报;2008年

10 部伟滨;石光荣:中国式父亲的文化象征[N];吉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温龙;祭祀敖包:“场域”的建构—关于“贺西个图”敖包祭祀的观察与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东晔;从“租界”到“风情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楠;《龙》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山东大学;2019年

2 刘一丹;淮阳泥泥狗数字化保护及其文化资源创新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3 陈彩枫;试述传统绘画中荷花的艺术表现流变和文化象征的传承[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4 李坤元;明清“^ ^(”的考释及其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18年

5 叶姝槿;中国人对人的感知评价的“植物化”倾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 吴迪;关公文化在培育公民层面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挖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

7 李e

本文编号:2654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654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