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马楼村马氏家族族源“回归”现象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23:35
【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和人类学田野调查为主要手段,对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陈坡乡马楼村马氏家族中发生的族源“回归”现象进行了研究。论文所研究的中心内容部分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马楼村村民在认祖归宗、回归伊斯兰教信仰之后是如何进行自我认同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方式主要表现在家族认同和祖先所信仰的宗教认同两个方面。第二部分是马楼村马氏宗族族源“回归”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回汉文化相融合,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变迁事件创造了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独特的回汉文化相融合现象主要体现在马楼村的节日习俗和丧葬习俗里面。马楼村马氏祖先为山西回回民族,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迁徙到山东省郓城县城南王家营村,由于“夷族之祸”而“被迫出教”。出教数百年之后,在公元1999年马楼村马氏族人中的一大部分人又重新回归到伊斯兰教信仰中,并且坚持至今。在伊斯兰信仰者为数不多、周围都是汉民族村庄、并且在坚持了数百年汉族习俗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到现在,实在是一个值得学界研究的现象。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现在他们的生活并不完全像传统回族村落那样具有较为浓厚的民族与宗教特征,但是他们也已经慢慢内化了一些回族习俗与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传统,同时也依然保留了一部分汉文化习俗,形成了目前马楼村特有的一种回汉习俗相融合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本论文依据一手田野资料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马楼村马氏家族中大部分人“回归”其自认的先辈的宗教信仰,即回族伊斯兰教现象,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一种宗教信仰的认同与回归,但究其背后起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其实是他们历史记忆中的祖先认同与族源回归,而不是纯粹的宗教信仰回归,所以,本文作者最终把马楼村马氏家族的这种回归现象定位为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族源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玲玲;林煜X;;多元并存 和谐相容——泉州丁氏回族宗教信仰现状调查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4年03期

2 丁明俊;;多元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回族认同——以泉州陈埭、白崎回族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3 良警宇;;从“汉化”到“回化”:泉州回族认同问题再讨论[J];回族研究;2013年01期

4 于衍学;姚爱琴;;山东回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978—2011)[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5 谭晓静;;族籍变更与民族身份认同——基于潘家湾土家族乡的人类学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祝方林;;族籍变更与民族文化认同——以恩施州的侗族乡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丁玲玲;;闽南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泉州回族祭祖习俗[J];东南学术;2011年06期

8 丁玲玲;;清净寺与泉州市区回族习俗的传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范可;;国家政治与泉州回民的穆斯林认同[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忠;石文典;;当代民族认同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晓纯;散杂居回族经济与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琳霞;山西省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李道俊;再生与认同—上海市河南籍回族民族生活习惯的变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3 马辉;“圣纪节”的宗教人类学考察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4 陈倚天;湖南维吾尔族宗教信仰变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金彦龙;民族身份背后的利益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于红萍;回族宗教信仰变迁[D];华侨大学;2011年

7 韩学谋;甘肃省会宁县蒙古人后裔“黑虎赵”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文硕;现代化进程中甘南牧区的宗教信仰变迁[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杨阳;国家与国家之外[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郭寅梅;泉州回族宗教信仰变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5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655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