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角色表演与阈限之维:蒙古族原始渔猎祭祀仪式的变迁逻辑——基于查干淖尔冬捕渔猎祭祀文化的观察

发布时间:2020-10-11 01:58
   本文立足社会过程决定空间形式的方法论并借鉴其他相关理论,强调从仪式文化的再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对"最后的渔猎部落"进行深入考察,阐释了蒙古族原始渔猎祭祀仪式的变迁逻辑。研究认为:基于生存需要图腾与禁忌伴随着"乡土社会"的礼俗生活应运而生,使生产实践具有象征化指向,个体之间的互动成为具有神圣特质的交往图式;渔猎群体在敬畏生命,敬畏神灵原始认知理念下,禁忌的产生为族群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基于文化边界、自然边界和社会边界的共同体意识成为渔民的生产实践的核心;传统的仪式实践是族群信仰的外化,传统祭祀仪式的文化特质表达了人与自然对话的特殊语境叙事,阐释了蒙古族多元信仰的价值互构。社会变迁下"渔猎部落"面临着"过疏化"与"原子化"叠加的风险,重塑"乡土团结"将成为治理的关键。外力的嵌入促使查干淖尔渔猎文化在国家、地方政府、传承体以及当地民众的交织互动之下经历了文化再生产过程。仪式与生产实践的意义链接断裂,团结与失范的共时性张力增大,具体表现为渔猎祭祀仪式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发生断裂,祭祀仪式沦为纯粹的表演,冬捕祭祀仪式则演化成一种"阈限体验";渔猎祭祀仪式所依存的"族群"边际变得模糊,冬捕节庆民俗仪式表演的文化记忆功能使"渔猎部落"身份得以强化。
【部分图文】:

把头,鞭炮,酒杯,网片


图7火神舞Fig.7VulcanDance图8萨满舞Fig.8ShamanDance图9查玛舞Fig.9ChamaDance示敬献湖神。接下来是醒网仪式,渔把头面向冰眼和大网开始诵起《醒网词》,“网啊,这一季冬捕了,就看你的了。你帮俺们多打鱼,你能帮俺们,等俺们打上鱼,再祭祀你呀!”《醒网词》诵读完毕,渔把头大喊一声“上奶干、炒米,给咱进湖开网饱肚”,这时候蒙古族姑娘将奶干、炒米纷纷端来,渔把头开始享用。约两分钟后,渔把头高喊一声“拿酒来,喝壮行酒”,这时候在场的若干“网片”的渔把头都端起了酒杯,一名把头搬起一个酒坛子将每个人的酒杯倒满。大家都满上后总渔把头高喊一声“喝了它!”(壮行酒不能叫“干”,干字在渔民看来不吉利)。喝完“壮行酒”渔把头高喊道“上冰、收红网、鸣喜炮,出发!”这时候所有人都跳上马拉的大爬犁,开赴冬捕作业现场。此时,传统的祭祀活动仍然没有结束,到了渔把头预先指定的捕捞位置后还要祭祀,有钱人家带猪羊,没钱的带鸡鸭,还要携带纸、香和鞭炮,当第一个冰网眼打出后,渔把头开始吩咐各个“网片”的把头把供桌和供品摆好,酒倒满。然后命人在冰眼前开始杀猪,让猪血流进冰层水底。此时,渔把头手端酒碗跪在冰眼前,首先用手指蘸上一点弹向天空以示敬天,然后洒在冰面上一点以示敬土地河神,最后再蘸上一点抹在自己的额头上。接着高声喊道“水神湖神,冬网开始了,保佑俺们多打鱼别出事;拿了红网,年年祭祀你呀!”随即将酒碗举起一口喝下,大喊一声“下———网!”这时鞭炮齐鸣预示着冬捕真正开始了[17](图1

萨满,把头


图7火神舞Fig.7VulcanDance图8萨满舞Fig.8ShamanDance图9查玛舞Fig.9ChamaDance示敬献湖神。接下来是醒网仪式,渔把头面向冰眼和大网开始诵起《醒网词》,“网啊,这一季冬捕了,就看你的了。你帮俺们多打鱼,你能帮俺们,等俺们打上鱼,再祭祀你呀!”《醒网词》诵读完毕,渔把头大喊一声“上奶干、炒米,给咱进湖开网饱肚”,这时候蒙古族姑娘将奶干、炒米纷纷端来,渔把头开始享用。约两分钟后,渔把头高喊一声“拿酒来,喝壮行酒”,这时候在场的若干“网片”的渔把头都端起了酒杯,一名把头搬起一个酒坛子将每个人的酒杯倒满。大家都满上后总渔把头高喊一声“喝了它!”(壮行酒不能叫“干”,干字在渔民看来不吉利)。喝完“壮行酒”渔把头高喊道“上冰、收红网、鸣喜炮,出发!”这时候所有人都跳上马拉的大爬犁,开赴冬捕作业现场。此时,传统的祭祀活动仍然没有结束,到了渔把头预先指定的捕捞位置后还要祭祀,有钱人家带猪羊,没钱的带鸡鸭,还要携带纸、香和鞭炮,当第一个冰网眼打出后,渔把头开始吩咐各个“网片”的把头把供桌和供品摆好,酒倒满。然后命人在冰眼前开始杀猪,让猪血流进冰层水底。此时,渔把头手端酒碗跪在冰眼前,首先用手指蘸上一点弹向天空以示敬天,然后洒在冰面上一点以示敬土地河神,最后再蘸上一点抹在自己的额头上。接着高声喊道“水神湖神,冬网开始了,保佑俺们多打鱼别出事;拿了红网,年年祭祀你呀!”随即将酒碗举起一口喝下,大喊一声“下———网!”这时鞭炮齐鸣预示着冬捕真正开始了[17](图1

角色表演与阈限之维:蒙古族原始渔猎祭祀仪式的变迁逻辑——基于查干淖尔冬捕渔猎祭祀文化的观察


图9查玛舞Fig.9ChamaDanc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谢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域的再生产——基于花瑶民歌·呜哇山歌的保护实践所引发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2 王伟;;仪式过程与符号象征——索伦鄂温克火神祭祀仪式的田野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2期

3 周晓岩;;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冬捕仪式”初探[J];内蒙古艺术;2009年01期

4 李国亮;;从辽东招垦谈清初“闯关东”浪潮的兴起[J];兰台世界;2008年19期

5 张强;自然崇拜:人与自然对话的语境[J];江海学刊;2003年03期

6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散嘎·孟根图娅;;龙王(luust):一个部落的水神祭祀——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例[J];商;2015年51期

2 李娟;;仪式、规范与秩序:春秋邦国盟誓研究[J];政治法学研究;2015年02期

3 王占东;宋绍成;;基础维度下的大学文化中仪式文化建设思考[J];理论观察;2015年11期

4 王雨苗;;传播的仪式观视阈下的中国文化信仰建构[J];今传媒;2015年11期

5 赵阳;;“文化植入”——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年10期

6 杨燕;何杰艳;;从劳动号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的时代变迁及其反思[J];四川戏剧;2015年10期

7 张艳娥;;抗战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桂海论丛;2015年05期

8 张艳娥;;抗战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3期

9 杨立川;;论家庭仪式传播的意识形态作用及其特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曾令健;;纠纷、仪式与权威——迈向象征主义法人类学[J];民间法;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兆荣;;遗产政治学:现代语境中的表述与被表述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杨堃;;女娲考——论中国古代的母性崇拜与图腾[J];民间文化论坛;198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那仁毕力格;;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举行日期和古代历法之间的关联[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邢莉;;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的变迁[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3 包海青;;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835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835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