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安多藏区村落中的礼物及其流动研究 ——以热贡地区四合吉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01 22:15
  礼物的交换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是人类学研究的经典话题。人们在礼物的交换中建构私人的社会网络关系,同时礼物交换也整合与协调着不同人群和不同社会单元、不同等级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对于礼物的研究颇有建树,而对藏族的礼物文化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故而,本文将以安多热贡地区四合吉村为例,对藏族村落中的礼物文化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本文通过对四合吉村这个藏族微型社会的观察,论述了在该村落中的礼物馈赠的形式与礼物馈赠的原则、礼物馈赠的范围以及礼物馈赠的特点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注意了在该藏族村落中人与神之间进行的礼物馈赠,并在此方面揭示出藏族村落中的礼物文化与其他民族礼物文化之间的差异。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由绪论、四章正文、结语等构成。绪论部分对相关文献与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归纳与梳理,并提出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田野点的地理位置和源起、百户长制度、生计方式等内容。第一章主要以人生礼仪为主线,阐述了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非仪式性情境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以及工具性礼物馈赠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四合吉村世俗与神圣之间的礼物馈赠,即人与神之间的礼物流动。分析了人... 

【文章来源】:青海民族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安多藏区村落中的礼物及其流动研究 ——以热贡地区四合吉村为例


一位村民参加努顿仪式时准备的礼物

空间分布图,神庙,民间信仰,净土


为下辈子积的福,下辈子他定能生在极乐净土!”②“阿米囊”(A myes nang),为该村供奉世间神或地方保护神“阿米夏琼”灵的空间。是四合吉村举行民间信仰仪式与决议村级事务的主要场所。其奉出世间神)和神殿(供奉世间神)两种不同空间构成,如图 2-1 所示;

示意图,范围,社区,示意图


种却巴仪式的民间节日。于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该村的阿米囊举行。期间通过煨桑、舞蹈等形式的却巴来实践对世间神的礼物馈赠,以求社区的繁荣和实现个人之所求。呈现出世俗的功利性,故该村供奉的世间神即阿米夏琼的互惠范围仅限于社区与个人。如图 2-3 和图 2-4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牧民的礼物世界——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J]. 白玛措.  中国藏学. 2015(04)
[2]礼物交换与佛教经济学——一个西藏“寺院-村落”共同体的互惠与团结[J]. 王玥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藏族山神祭祀仪式的文化分析——以青海热贡多日宁社区为例[J]. 还格吉.  青海社会科学. 2013(06)
[4]礼物与互惠研究综述[J]. 董敬畏.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5]藏族婚礼中箭的交换及其文化内涵[J]. 才项多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5)
[6]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仪式研究[J]. 看本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6)
[7]试论阎云翔下岬模式的意义所在——从《礼物的流动》到《私人生活的变革》[J]. 杜靖.  创新. 2009(04)
[8]藏族信仰崇拜中的山神体系及其地域社会象征——以热贡藏区的田野研究为例[J]. 索端智.  思想战线. 2006(02)
[9]人类学互惠理论谱系研究[J]. 杨丽云.  广西民族研究. 2003(04)
[10]礼物、生命仪礼和人情圈——以徐家村为例[J]. 黄玉琴.  社会学研究. 2002(04)

硕士论文
[1]户撒芒旦寨阿昌族的礼物流动探究[D]. 温龙飞.云南民族大学 2017
[2]华锐藏族婚礼中的礼物交换[D]. 龚摘.中央民族大学 2013
[3]藏族人生礼仪馈赠礼俗研究[D]. 南措姐.西藏大学 2010
[4]礼物的形式与礼物交换者动机的嬗变[D]. 晏兴成.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52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52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