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性与近代中国“美术革命”的社会根源

发布时间:2021-01-05 18:11
  近代中国的美术革命是在社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关于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的革新思潮,在1918年吕澂于《新青年》杂志发表《美术革命》一文之前,美术革命的早期启蒙者康有为、鲁迅、蔡元培等人的美术革命思想更多体现为以美术的改良来改造民族性。康有为的"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鲁迅对传统民间工艺和建筑的美术属性之否定,以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体现出在社会动荡、国势衰弊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对于国家命运的理性思考和认知,虽然他们的观点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但其出发点都是以反传统的姿态来改造民族性,以此来达到改良中华民族思想意识的目的。 

【文章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民国时期“美术革命”的表征
二、民族性与早期“美术革命”
三、早期“美术革命”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政府的“严管”宗教政策及其影响[J]. 张践.  世界宗教文化. 2010(05)



本文编号:2959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59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