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他者”:中老边境地区排角人的身份建构与族群认同
发布时间:2021-01-06 04:34
生活在中老边境地区的排角人是一个跨境而居的人口较少族群,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识别为哈尼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的加大,使得一个族群身份和族群意识本来较为模糊的群体开始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来拒斥国家已经划定的民族成分。他们通过制作大鼓、更改族称以及递交申请等社会动员与村寨实践,力图通过与国家的对话和协商来获得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这个"想象的"族群身份。我们的研究将说明,地方族群为了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族群利益,充分利用其社会、文化和象征资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族群身份建构的运动中,从而形塑族群的文化传统与身份认同。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3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中老边境热带雨林中的排角人
(一) 排角人的人口与迁徙历史
(二) 排角人的经济生活
(三) 排角人的姓氏与命名
(四) 排角人的族属识别归并
二、排角人的传统文化与族群身份表达
(一) 语言与服饰
(二) 宗教信仰
(三) 节庆习俗
三、利益诉求:村寨精英的社会动员与族群身份建构实践
(一) 制作大鼓:重构族群文化符号
(二) 更改族称:组织族群社会动员
(三) 递交申请:表达族群利益诉求
四、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语境下族群认同的消弭与建构——对迪庆藏族自治州两个村落的比较研究[J]. 刘琪. 学术月刊. 2016(03)
[2]族群建构中的想象与实践——以民国时期的广东回族为例[J]. 汪鲸. 回族研究. 2013(03)
[3]整合与分化:西方族群动员理论研究述评[J]. 王剑峰. 民族研究. 2013 (04)
[4]族群社会化:族群身份生成的社会机制[J]. 刘红旭.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3(03)
[5]“连续统”: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族群认同[J]. 李志农,廖惟春. 民族研究. 2013 (03)
[6]社会历史、宗教生活与族群身份的建构——以黔西北穿青人为例[J]. 雷勇. 青海民族研究. 2012(04)
[7]社会竞争与族群建构:反思西方资源竞争理论[J]. 关凯. 民族研究. 2012(05)
[8]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 周大鸣.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9]族群与边界[J]. 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周大鸣,李远龙.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10]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 费孝通. 中国社会科学. 1980(01)
本文编号:2959937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3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中老边境热带雨林中的排角人
(一) 排角人的人口与迁徙历史
(二) 排角人的经济生活
(三) 排角人的姓氏与命名
(四) 排角人的族属识别归并
二、排角人的传统文化与族群身份表达
(一) 语言与服饰
(二) 宗教信仰
(三) 节庆习俗
三、利益诉求:村寨精英的社会动员与族群身份建构实践
(一) 制作大鼓:重构族群文化符号
(二) 更改族称:组织族群社会动员
(三) 递交申请:表达族群利益诉求
四、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语境下族群认同的消弭与建构——对迪庆藏族自治州两个村落的比较研究[J]. 刘琪. 学术月刊. 2016(03)
[2]族群建构中的想象与实践——以民国时期的广东回族为例[J]. 汪鲸. 回族研究. 2013(03)
[3]整合与分化:西方族群动员理论研究述评[J]. 王剑峰. 民族研究. 2013 (04)
[4]族群社会化:族群身份生成的社会机制[J]. 刘红旭.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3(03)
[5]“连续统”: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族群认同[J]. 李志农,廖惟春. 民族研究. 2013 (03)
[6]社会历史、宗教生活与族群身份的建构——以黔西北穿青人为例[J]. 雷勇. 青海民族研究. 2012(04)
[7]社会竞争与族群建构:反思西方资源竞争理论[J]. 关凯. 民族研究. 2012(05)
[8]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 周大鸣.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9]族群与边界[J]. 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周大鸣,李远龙.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10]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 费孝通. 中国社会科学. 1980(01)
本文编号:2959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5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