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富宁县龙迈村彝族跳宫节传承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04:52
高裤脚白彝简称“高白彝”是滇桂交界地区的一个彝族支系,跳宫节是他们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祖先崇拜、金竹崇拜、铜鼓文化、木鼓文化、民间歌谣等民俗文化事象。富宁县龙迈村是云南省最后一个过跳宫节的高裤脚白彝村落。本文着力于民俗志描写和传承动力分析。力图回答四个问题:龙迈高白彝是怎么过跳宫节的?龙迈高白彝为什么过跳宫节?龙迈高白彝怎么传承跳宫节?在现代化背景下,龙迈高白彝跳宫节的传承动力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文前置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理论,交代研究的逻辑起点。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内容如下:一、首先梳理描述龙迈高白彝跳宫节的生态空间和节日要素,以便读者全面了解跳宫节。二、本节描述以跳宫节为中心的节日链中各个节日的程序,在节日程序描述中附带描述一些环节的变迁。力图呈现跳宫节及相关节日的概貌,为分析跳宫节的传承动力作准备。三、本节探讨龙迈高白彝跳宫节的核心传承动力,在分析了龙迈高白彝跳宫节核心目标是公共祭祀的基础上,结合跳宫节节日组织形成的民俗控制探讨跳宫节的传承动力。四、本节分析了在现代化语境下,龙迈高白彝跳宫节传承动力的新变:现代化带来传承危机;自然宗教信仰...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意义和创新点
(二) 跳宫节的研究综述
(三) 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龙迈跳宫节的生态空间和节日要素
(一) 跳宫节的生态空间
1、龙迈村
2、龙迈村高裤脚白彝文化
3、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印记
(二) 龙迈跳宫节的节日要素
1、节日场所
2、组织、参与者
3、器物
4、物资来源
二、以跳宫节为中心的节日链
(一) 正月开庙节:预选宫头
(二) 二月打渔节:选定宫头
(三) 三月木亭节:木亭祭祀
1、三月初八:杀狗祭祀、舞蹈、踩月亮
2、三月初九:舞蹈、踩月亮
3、三月初十:宴请外家
4、三月十一:感谢摩公、姑爷、兄弟
(四) 四月跳宫节:宫坪祭祀
1、四月初八:节日准备、抢谷种
2、四月初九:宫棚祭祀、舞蹈、捆帕子
3、四月初十:舞蹈、捆帕子、祈求稻谷丰收
4、四月十一:象征性脱帽仪式
5、四月十二:拆高帽、祭祖、谢外家
6、四月十三:谢姑爷
7、四月十四:扫门、封娱乐
(五) 六月新粑节:祈求秧苗茁壮成长
(六) 冬月脱帽节:宫头卸任
1、冬月初三祭祖
2、选马排
3、冬月初四亲戚送柴禾
4、冬月初五请亲戚、送龙洋客人
5、冬月初六请菜师
6、冬月初七送门
7、送烂鬼
小结
三、跳宫节的核心动力:维系公共祭祀的民俗控制
(一) 跳宫节的核心目标:公共祭祀
1、跳宫节的起源——纪念战争、感恩金竹
2、祭词——祈求人寿年丰
(二) 维系公共祭祀的动力:节日组织形成的民俗控制
1、宫头的义务:承办祭祀活动
2、郎头的权利:组织监督节日
3、摩公的权威:传输信仰和传统的力量
4、群众的作用:舆论监督
小结
四、现代化语境下跳宫节传承动力的新变
(一) 现代化带来传承危机
1、进城务工和土地征用使生存环境改变
2、现代化导致信仰体系动摇
(二) 政府力量参与促进文化自觉
(三) 民族性与开放性兼容的文化传承机制
小结
五、结语
附表1:以跳宫节为中心的节日链
附录1:人的来历
附录2:谷种的来历
附录3:捆帕子歌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复兴[J]. 黄涛,杨雯雯.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2]论彝族传统火把节的民俗特质[J]. 黄龙光,杰觉伊弘. 毕节学院学报. 2010(12)
[3]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大理白族调为例[J]. 董秀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4]揭开铜鼓神奇的奥秘——云南富宁板仑三寨彝族铜鼓的调查与研究[J]. 吴钊. 中国音乐学. 2010(03)
[5]广西那坡县达腊彝族跳弓仪式调查报告[J]. 吴晓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04)
[6]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刘魁立.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1)
[7]金竹、跳弓节、酒歌——那坡彝族音乐文化考察[J]. 韦玺. 歌海. 2006(06)
[8]传承与传承人论[J]. 刘锡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那坡彝族跳弓节魅力核初探[J]. 彭学新. 新世纪论丛. 2006(02)
[10]论彝族节日文化[J]. 余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2961950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意义和创新点
(二) 跳宫节的研究综述
(三) 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龙迈跳宫节的生态空间和节日要素
(一) 跳宫节的生态空间
1、龙迈村
2、龙迈村高裤脚白彝文化
3、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印记
(二) 龙迈跳宫节的节日要素
1、节日场所
2、组织、参与者
3、器物
4、物资来源
二、以跳宫节为中心的节日链
(一) 正月开庙节:预选宫头
(二) 二月打渔节:选定宫头
(三) 三月木亭节:木亭祭祀
1、三月初八:杀狗祭祀、舞蹈、踩月亮
2、三月初九:舞蹈、踩月亮
3、三月初十:宴请外家
4、三月十一:感谢摩公、姑爷、兄弟
(四) 四月跳宫节:宫坪祭祀
1、四月初八:节日准备、抢谷种
2、四月初九:宫棚祭祀、舞蹈、捆帕子
3、四月初十:舞蹈、捆帕子、祈求稻谷丰收
4、四月十一:象征性脱帽仪式
5、四月十二:拆高帽、祭祖、谢外家
6、四月十三:谢姑爷
7、四月十四:扫门、封娱乐
(五) 六月新粑节:祈求秧苗茁壮成长
(六) 冬月脱帽节:宫头卸任
1、冬月初三祭祖
2、选马排
3、冬月初四亲戚送柴禾
4、冬月初五请亲戚、送龙洋客人
5、冬月初六请菜师
6、冬月初七送门
7、送烂鬼
小结
三、跳宫节的核心动力:维系公共祭祀的民俗控制
(一) 跳宫节的核心目标:公共祭祀
1、跳宫节的起源——纪念战争、感恩金竹
2、祭词——祈求人寿年丰
(二) 维系公共祭祀的动力:节日组织形成的民俗控制
1、宫头的义务:承办祭祀活动
2、郎头的权利:组织监督节日
3、摩公的权威:传输信仰和传统的力量
4、群众的作用:舆论监督
小结
四、现代化语境下跳宫节传承动力的新变
(一) 现代化带来传承危机
1、进城务工和土地征用使生存环境改变
2、现代化导致信仰体系动摇
(二) 政府力量参与促进文化自觉
(三) 民族性与开放性兼容的文化传承机制
小结
五、结语
附表1:以跳宫节为中心的节日链
附录1:人的来历
附录2:谷种的来历
附录3:捆帕子歌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复兴[J]. 黄涛,杨雯雯.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2]论彝族传统火把节的民俗特质[J]. 黄龙光,杰觉伊弘. 毕节学院学报. 2010(12)
[3]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大理白族调为例[J]. 董秀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4]揭开铜鼓神奇的奥秘——云南富宁板仑三寨彝族铜鼓的调查与研究[J]. 吴钊. 中国音乐学. 2010(03)
[5]广西那坡县达腊彝族跳弓仪式调查报告[J]. 吴晓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04)
[6]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刘魁立.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1)
[7]金竹、跳弓节、酒歌——那坡彝族音乐文化考察[J]. 韦玺. 歌海. 2006(06)
[8]传承与传承人论[J]. 刘锡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那坡彝族跳弓节魅力核初探[J]. 彭学新. 新世纪论丛. 2006(02)
[10]论彝族节日文化[J]. 余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2961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6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