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回坊回族通婚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16:5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则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对婚姻关系的研究不仅与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利益息息相关,而且还影响、制约着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继而作用于社会整合与社会变迁。基于上述,本文就西安市回坊回族的通婚圈进行深入研究,厘清回坊回族通婚圈的类型与特点,明了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这不仅使我们认识和理解了回族的婚姻文化,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讲,也为回民族研究与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参考,同是也体现出人类学对婚姻中的人的关怀。本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回坊回族通婚圈的现状调查入手,对西安市回坊这个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回族通婚圈做通婚地域、通婚阶层、族际通婚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分为四章,第二章就1979——2010年回坊回族通婚圈的状况进行田野调查,通过调查,笔者将回坊回族通婚圈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为坊内婚、坊外婚、教内婚、教外婚、族内婚、族际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三大类型的婚姻都有所变化,即坊内婚、教内婚、族内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而坊外婚、教外婚、族际婚的比重逐渐增大。造成这种婚姻状况的因素是多重而复杂的,笔者在第三章进行了详细分析。既有经济、社会文化因素,也受到个体受教育程...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国外学者对通婚圈的研究
(二) 国内学者对通婚圈的研究
(三) 中国学者对回族通婚圈的研究
(四) 研究思路及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五)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回坊概况
一、西安回坊地理位置及回民渊源
二、回坊坊民的生产生活
三、回坊坊内婚坊外婚婚俗
第二章 西安回坊回族通婚圈的类型与特点
一、回坊回族通婚圈的概况(改革开放——2010年)
(一) 1979——1989年回坊通婚圈状况
(二) 1990——1999年回坊通婚圈状况
(三) 2000——2010年回坊回族通婚圈状况
二、回坊回族通婚圈的特点
(一) 坊内婚、坊外婚的特点
(二) 教内婚、教外婚的特点
(三) 族内婚、族际婚的特点
第三章 影响回坊回族通婚圈的成因分析
一. 地缘因素与回坊回族的通婚圈
二、经济因素与回坊回族的通婚圈
三、文化传统因素与回坊回族通婚圈
四、社会流动因素与回坊回族通婚圈
第四章 回坊回族通婚圈的影响
一. 对回坊民族经济的影响
二、对回坊回族生活的影响
三、对回坊回族人口数量的影响
四、对回坊回族人口素质的影响
五、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六、对回坊社会结构的影响
七、对回坊回族性别比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学视野下云南贡山族际通婚圈的成因分析[J]. 高雅楠. 红河学院学报. 2009(01)
[2]乡村都市化与回族精神社区的文化构建——银川市民乐社区的民族志研究[J]. 马强,王丹.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3]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婚姻圈个案考察[J]. 韦浩明. 百色学院学报. 2007(04)
[4]长长阶梯上的长长孤影——读书、田野与学术感悟[J]. 韦小鹏.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5]私人生活:婚姻与社会性别建构——以广西靖西岳镇壮族社区为例[J]. 李溱.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3)
[6]清原镇族际通婚的变迁[J]. 吉国秀. 满族研究. 2006(01)
[7]清代与民国时期广西境内的族群交往[J]. 李闰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8]绵竹市乡村婚姻地域特征演变研究[J]. 罗孝花,艾大宾.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9]当代土家族婚姻的变迁[J]. 柏贵喜. 贵州民族研究. 2005(02)
[10]改革开放和中国农村的婚姻家庭变化[J]. 苏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硕士论文
[1]壮族婚姻圈的变迁[D]. 韦小鹏.广西民族大学 2008
[2]改革开放以来瑶族通婚圈的变迁研究[D]. 韦美神.广西民族大学 2008
[3]德令哈市蒙藏回汉族际通婚调查研究[D]. 萨仁娜.陕西师范大学 2007
[4]蒙古帝国时期的皇室通婚[D]. 吴蕊蕊.兰州大学 2007
[5]建国以来新疆哈萨克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 古力扎提.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明清徽州婚姻若干问题研究[D]. 朱琳.安徽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69063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国外学者对通婚圈的研究
(二) 国内学者对通婚圈的研究
(三) 中国学者对回族通婚圈的研究
(四) 研究思路及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五)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回坊概况
一、西安回坊地理位置及回民渊源
二、回坊坊民的生产生活
三、回坊坊内婚坊外婚婚俗
第二章 西安回坊回族通婚圈的类型与特点
一、回坊回族通婚圈的概况(改革开放——2010年)
(一) 1979——1989年回坊通婚圈状况
(二) 1990——1999年回坊通婚圈状况
(三) 2000——2010年回坊回族通婚圈状况
二、回坊回族通婚圈的特点
(一) 坊内婚、坊外婚的特点
(二) 教内婚、教外婚的特点
(三) 族内婚、族际婚的特点
第三章 影响回坊回族通婚圈的成因分析
一. 地缘因素与回坊回族的通婚圈
二、经济因素与回坊回族的通婚圈
三、文化传统因素与回坊回族通婚圈
四、社会流动因素与回坊回族通婚圈
第四章 回坊回族通婚圈的影响
一. 对回坊民族经济的影响
二、对回坊回族生活的影响
三、对回坊回族人口数量的影响
四、对回坊回族人口素质的影响
五、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六、对回坊社会结构的影响
七、对回坊回族性别比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学视野下云南贡山族际通婚圈的成因分析[J]. 高雅楠. 红河学院学报. 2009(01)
[2]乡村都市化与回族精神社区的文化构建——银川市民乐社区的民族志研究[J]. 马强,王丹.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3]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婚姻圈个案考察[J]. 韦浩明. 百色学院学报. 2007(04)
[4]长长阶梯上的长长孤影——读书、田野与学术感悟[J]. 韦小鹏.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5]私人生活:婚姻与社会性别建构——以广西靖西岳镇壮族社区为例[J]. 李溱.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3)
[6]清原镇族际通婚的变迁[J]. 吉国秀. 满族研究. 2006(01)
[7]清代与民国时期广西境内的族群交往[J]. 李闰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8]绵竹市乡村婚姻地域特征演变研究[J]. 罗孝花,艾大宾.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9]当代土家族婚姻的变迁[J]. 柏贵喜. 贵州民族研究. 2005(02)
[10]改革开放和中国农村的婚姻家庭变化[J]. 苏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硕士论文
[1]壮族婚姻圈的变迁[D]. 韦小鹏.广西民族大学 2008
[2]改革开放以来瑶族通婚圈的变迁研究[D]. 韦美神.广西民族大学 2008
[3]德令哈市蒙藏回汉族际通婚调查研究[D]. 萨仁娜.陕西师范大学 2007
[4]蒙古帝国时期的皇室通婚[D]. 吴蕊蕊.兰州大学 2007
[5]建国以来新疆哈萨克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 古力扎提.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明清徽州婚姻若干问题研究[D]. 朱琳.安徽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69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6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