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现实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6 01:02
  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长期忽视社会结构的基础性与限定性作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提出是对多民族社会结构断裂的纠偏和修复。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具有路径创新的意义,它是一种新型、多向、平等的社会结构模式,其目的在于创造有机的民族团结。社会融合具有消除社会结构分割、社会资源排斥、社会心理疏离的三重意涵,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内在目标高度契合。积极促进少数民族社会融合是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环节。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3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现实背景
二、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理论内涵
    ( 一) 多民族社会结构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基础
    ( 二) “嵌入”是一种新型的多民族社会结构建构模式
    ( 三) “相互”体现了嵌入式社会结构的多向性、主体性与平等性
    ( 四)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目标是构建一种有机的民族团结
三、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实践路径
    ( 一) 消除社会结构分隔
    ( 二) 消除社会资源排斥
    ( 三) 消除社会心理疏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的种族居住隔离:理论与现实[J]. 郝亚明.  世界民族. 2013 (01)
[2]欧洲文化多元主义:理念与反思[J]. 张金岭.  欧洲研究. 2012(04)
[3]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J]. 马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4]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J]. 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费尔德曼.  公共管理学报. 2009(02)
[5]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欧、美学界的研究[J]. 潘广辉,吴婧.  世界民族. 2006(01)
[6]“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 李强.  社会学研究. 2005(02)
[7]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J]. 郑杭生,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2)



本文编号:3035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035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