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审视与重构:人类学生态进路的研究范式及其转向

发布时间:2021-03-14 15:2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类学生态进路的研究范式沿着两条不断扩大的裂痕发展:一方是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影响下的观点。另一方是唯心主义、象征主义和解释学影响下的观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研究范式转变为以象征、历史、政治的生态学为理论框架的复数的新生态学。与此同时,该学科在中国却未完全完成本土化。本文认为,中国的人类学生态进路的研究要与国际学科发展的最新转向结合,特别是与人类学受人文地理学影响而发生的"空间转向"、与受哲学的影响而发生的"本体论转向"、与中国"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任务对接,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基础上,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人类学发展为入口,为实现人与自然界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解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范式
二、唯心主义、象征主义和解释学范式
三、范式转化:复数的新生态学
四、生态进路的中国研究:现状、反思与瞻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哲学与“空间转向”——通往地方生产的知识[J]. 胡大平.  哲学研究. 2018(10)
[2]试论表述危机之后人类学的本体论转向[J]. 杜连峰.  民族学刊. 2018(01)
[3]“文化转向”的危机与“空间转向”的路径选择:新马克思主义的视野[J]. 朱军.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1)
[4]地势、民族志和“本体论转向”的人类学[J]. 朱晓阳.  思想战线. 2015(05)
[5]人类学本土化探索历程评述——以吴文藻、费孝通和李亦园为主的讨论[J]. 徐义强.  青海民族研究. 2011(04)
[6]环境与家族:塔吉克人文化的特点[J]. 杨圣敏.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由糯到籼:对黔东南粮食作物种植与民族生境适应问题的历史考察[J]. 杨伟兵.  中国农史. 2004(04)
[8]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J]. 麻国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1(01)
[9]生态决策与新疆大开发[J]. 崔延虎.  民族研究. 2001(01)

博士论文
[1]政治生态学视野中的黄河河源生态意象和纷争[D]. 李秀英.中央民族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82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082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9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