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人口流动与朝鲜族非遗的传承困境
发布时间:2021-10-31 09:32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农耕文化孕育的产物。朝鲜族先民为了生存跨境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在与恶劣环境艰苦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随着中韩建交和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和扩展,朝鲜族社会掀起了跨国务工的热潮,由此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严重流失,民族村落急剧空心化。这样,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孕育的许多文体活动、岁时风俗、生活礼仪和传统技艺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朝鲜族非遗传承面临严峻的危机。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34(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构成
二、跨国流动与朝鲜族传统村落的空心化
三、当前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与跨界民族社会文化结构的改造与创新——以延边朝鲜族社会为例[J]. 李梅花. 贵州民族研究. 2016(01)
[2]论边境地区朝鲜族人口流失对民俗文化的冲击[J]. 崔敏浩.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5(02)
[3]民谣《阿里郎》的文化内涵[J]. 李红梅. 中国音乐学. 2013(03)
[4]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延边朝鲜族荡秋千的美学内涵与传承[J]. 张传波. 大舞台. 2012(10)
[5]论图们江区域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 方琦.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本文编号:3467887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34(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构成
二、跨国流动与朝鲜族传统村落的空心化
三、当前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与跨界民族社会文化结构的改造与创新——以延边朝鲜族社会为例[J]. 李梅花. 贵州民族研究. 2016(01)
[2]论边境地区朝鲜族人口流失对民俗文化的冲击[J]. 崔敏浩.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5(02)
[3]民谣《阿里郎》的文化内涵[J]. 李红梅. 中国音乐学. 2013(03)
[4]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延边朝鲜族荡秋千的美学内涵与传承[J]. 张传波. 大舞台. 2012(10)
[5]论图们江区域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 方琦.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本文编号:3467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4678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