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越南民族识别及与中国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11-01 13:10
  中国是全世界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最成功的国家,民族识别为中国政府推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识别的成功经验是世界各国借鉴的榜样。中越两国友谊源远流长,越南54个民族中有27个与中国为跨境民族,血脉相通。越南民族识别借鉴了中国许多成功经验并有自己特色。越南的民族识别工作,主要是由政府下属的民族事务委员会来主持进行。民族事务委员会通过在全国各地召开各类研讨会,逐一讨论并确定各民族成分。1979年,民族学界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越南民族成分名单。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 20多年的抗美战争后,越南的国家财政主要用于战后恢复,国家并没有将民族识别的相关理论与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出版。因此,这给了解越南民族识别的过程,相关依据和最终结果确立增加了难度。我是一个越南留学生,熟悉本国历史文化,选择《越南民族识别及与中国的比较》为硕士毕业论文,详细介绍越南的民族识别,可以为中国学者研究越南民族问题及中越跨境民族问题提供参考。本文共有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越南的民族理论研究。本章主要概述越南民族与民族识别的基本理论。越南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民族观点的理解,是越南民族...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价值
    二、本研究的创新
    三、研究方法
    四、中国学界对越南民族问题的研究
第—章 越南民族理论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民族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
        二、列宁的民族观
    第二节 西方学者的民族观点
        一、美国学者的民族观
        二、俄罗斯学者的民族观
        三、法国学者的民族观
    第三节 越南学界的民族及族群的观点
        一、民族及族群观点
        二、越南民族及族群概念讨论。
        三、本文对民族及族群的定义
第二章 当代越南民族识别依据的争论
    第一节 越南民族起源传说
    第二节 越南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第三节 当代越南民族识别依据的争论
第三章 越南民族识别
    第一节 越南民族识别的背景
    第二节 越南民族识别的方式及问题
        一、民族识别的方式
        二、民族识别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三节 民族识别的依据
        —、语言依据
        二、文化依据
        三、族群自觉意识
    第四节 越南民族识别的过程
        一、第一个阶段: 从1960年到1973年
        二、第二个阶段: 从1973年到1986年。
        三、第三个阶段: 从1986年至今
第四章 中国的民族识别
    第—节 中国民族识别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建立前大多数少数民族没有得到承认
        二、《共同纲领》的政治承诺
        三、 中央访问团疏通了民族关系,宣传了新中国民族政策
        四、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现四百个民族
    第二节 中国民族识别的过程
        一、民族识别依据和主要任务
        二、民族识别的四个阶段
第五章 中越民族识别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两国民族识别的背景对比
    第二节 民族识别的依据对比
    第三节 民族识别的过程对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越南民族分布图
    附录2: 1972年越南共和国民族分布图
    附录3: 越南54个民族分类表
    附录4: 越南民族语言组分布图
    附录5: 中越两国跨境民族对照表
    附录6: 越南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统计表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越边民社会跨境民族婚姻研究——以金平、河口县为例[J]. 吴兴帜,和光翰.  百色学院学报. 2015(03)
[2]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J]. 王希恩.  民族研究. 2010(05)
[3]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对中国的“民族识别”影响研究[J]. 邓思胜,王菊.  广西民族研究. 2010(01)
[4]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理论构建[J]. 祁进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5]关于族群与族群认同的讨论[J]. 黄瑾.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6]越南民族宗教概况[J]. 余翔.  国际资料信息. 2003(10)
[7]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 费孝通.  中国社会科学. 1980(01)



本文编号:3470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470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