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凯里市仫佬族生计方式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5 21:0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56个民族。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民族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计方式变迁较为缓慢。在我国民族工作中人口30万以下的28个民族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仫佬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其生计方式变迁对于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以仫佬族的生计变迁为研究对象,在尝试作理论阐释的同时,以凯里清江、淑里、新民、下寨、瓮港、麻江复兴村等十余个仫佬族聚居村为田野点,对仫佬族的生计方式变迁进行考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仫佬族作为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论文从凯里仫佬族生计方式变迁的视角研究仫佬族的发展,通过对仫佬族生计方式现状的把握和分析,尝试对仫佬族生计方式变迁作系统的诠释。论文从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出发,梳理相关生计方式变迁研究的文献,采用民族理论、民族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凯里仫佬族主要聚居村进行田野调查,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参与观察等方法进...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因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生计方式变迁
        (二)社会变迁理论
        (三)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理论
        (四)经济文化类型
    三、相关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相关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凯里市仫佬族生计方式变迁的过程
    一、凯里市仫佬族人口分布情况
        (一)凯里市基本情况介绍
        (二)凯里市民族构成与仫佬族人口
    二、凯里市仫佬族生产方式的变迁
        (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
        (二)副业生产方式的变迁
    三、凯里市仫佬族消费方式的变迁
        (一)经济收入与消费开支
        (二)市场发展与商业贸易
    四、城镇化对凯里市仫佬族生计方式的影响
        (一)生产力发展与消费观念改变
        (二)现代化生产方式是影响因素
        (三)消费能力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 凯里市仫佬族生计方式变迁的原因分析
    一、凯里市仫佬族生计方式变迁的主观动因
        (一)凯里仫佬族其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凯里仫佬族对生存资料的渴求
        (三)凯里仫佬族对发展利益的需求
    二、凯里市仫佬族生计方式变迁的客观动因
        (一)生产力发展是内部动力要素
        (二)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催化
        (三)文化交融与文化传播的影响
        (四)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的推动
        (五)劳动力解放与人口流动的带动
        (六)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七)经济文化生态等的有机协同
第三章 凯里市仫佬族生计方式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凯里市仫佬族生计方式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和产品初级化
        (二)空巢村的加剧和发展空心化
        (三)资金积累不足与贫富失衡化
        (四)受教育水平低和心态焦虑化
        (五)区位优势弱化和规划同质化
    二、凯里市仫佬族的生计方式变迁对仫佬族的影响
        (一)经济收入增加和获得感增强
        (二)消费结构多元和幸福感增强
        (三)文化交融传播和认同感增强
第四章 关于凯里市仫佬族生计方式良性变迁的思考
    一、如何用好顶层设计:贯彻与创新
        (一)实现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有效衔接
        (二)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的最大利民化
        (三)发挥政府主导力量增强主动变迁能力
    二、如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教育和治理
        (一)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增强变迁的竞争力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巩固新型民族关系
        (三)紧扣民族工作主题,加强民族事务治理
    三、关键是人的问题:自觉和超越
        (一)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回应政策
        (二)增强创新能力,因地制宜施策
        (三)利用资源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四)坚持文化为本,主动适应变迁
结论与展望
    一、本论文的研究结论
    二、生计方式的选择与展望
        (一)自在自觉:生计方式变迁的理性选择
        (二)方式多元:生计方式变迁的整体趋势
        (三)和而不同:生计方式变迁的共生之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本文编号:3749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749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f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