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喀什维吾尔族的传统出行文化与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14:16

  本文关键词:喀什维吾尔族的传统出行文化与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丝绸之路十字路口上的喀什噶尔是9世纪以来的整个维吾尔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世代传承的文化。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的深化、西部大开发、喀什建成经济特区、老城区改造等战略的实施及至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使得新航路开辟以后封闭、固守的喀什维吾尔族社会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与市场贸易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对各民族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挑战。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出行文化上发生着显性或隐性的变迁。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被称为“高车”,由此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出行文化拥有漫长的历史,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喀什维吾尔族出行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对这些文化变迁事项的描述和对变迁深层原因的挖掘,以及对由变迁所带来的对喀什维吾尔族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探讨,成为当今维吾尔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最富时代感的研究课题。我国民族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过去的社会形态理论转向了各个民族具体的文化现象和现代化进程,涌现出了一批有关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成果,但有关维吾尔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稀少,缺乏较深入的调查和理论研究,关于维吾尔族出行文化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在对喀什维吾尔族聚居的喀什市老城区和喀什地区农村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思想,以文化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研究成果及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主体和客体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变迁现象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比较研究。重点放在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出行文化与其现代出行文化之比较之上。本文试图总结出维吾尔族出行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特点,并反思其得失及何以得失。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最新动态,以及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主要思路。最后对调查点选取做了解释。第二部分介绍维吾尔族出行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关于传统出行文化历史记载;传统出行路线和工具;传统出行特征和出行习俗出;行相关行业与文化表象。第三部分是出行文化的变迁与分析。主要内容为传统出行路线和工具的变迁;出行特征的变迁;传统出行特征和出行习俗出的变迁;传统出行文化变迁动因分析。
【关键词】:维吾尔族 喀什 出行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14
  • (一)研究目的和现状7-9
  • (二)选题意义9-10
  • (三)研究方法、重点、难点10-11
  • (四)分析路线与理论依据11-13
  • (五)调查点选取说明13-14
  • 二、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出行文化14-48
  • (一)历史上有关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出行文化的记载14-19
  • (二)喀什维吾尔族出行环境与出行路线19-22
  • (三)喀什维吾尔族传统的出行工具22-31
  • (四)喀什维吾尔族的传统出行特征31-33
  • (五)与出行相关的传统行业33-40
  • (六)与出行相关的传统服务业40-41
  • (七)维吾尔族的传统出行习俗41-45
  • (八) 与出行相关的文学艺术表象45-48
  • 三、维吾尔族传统出行文化的变迁及动因分析48-61
  • (一)出行环境与路线的变迁48-51
  • (二)居民出行特征的变迁51-56
  • (三)传统出行习俗的变迁56-57
  • (四)喀什维吾尔族出行文化变迁的动因分析57-61
  • 参考文献61-63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斐;;文化的功能在养“心”[J];理论学习;2010年11期

2 ;当代文化发展的十大趋势[J];武警技术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杨然;;中越传统文化的若干比较[J];东南亚纵横;2009年12期

4 刘建军;论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J];新长征;2005年03期

5 江怡;;从文化自觉到哲学自觉(一)[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3年03期

6 ;当代文化发展的十大趋势[J];创造;1995年03期

7 ;当代文化发展的十大趋势[J];理论学习与探索;1994年02期

8 刘国华;近现代外来文化中国化现象研究[J];理论建设;1995年04期

9 张兆端;中西警察文化观念发展述略及比较研究(三)[J];公安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0 杨通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义君;;文化产业统计核算研究[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安葵;;论京剧的文化性质[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刘秀晨;;古都文化第一街——从北京城市文化谈朝阜路[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4 陈廷湘;张志红;;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经验[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侯瑞君;;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张守玉;;永定河文化的概念精髓精神初探[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建华 蒋晓丽;追求新的文化自觉[N];文艺报;2009年

2 杜建国;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N];湖北日报;2003年

3 艾斐;文化的功能在养“心”[N];人民日报;2010年

4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何云峰;世博会“给力”上海公共文化发展[N];文汇报;2010年

5 钱林森;《法国文化史》——卓越的学术贡献[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北京商报记者 陈杰;文化消费破题填补3万亿元缺口[N];北京商报;2013年

7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李耀宗;中秋性质与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赵亚迅;开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N];学习时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詹小乐 范国清;文化为土壤 责任为动力[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刘小利;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N];青岛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鹰;蜀地文化中太阳崇拜的审美思想[D];西南大学;2015年

2 麦麦提艾力·努尔麦麦提;喀什维吾尔族的传统出行文化与变迁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张丽清;新世纪中国的文化自觉[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芳;新、旧《中国语1》文化专栏设计对比分析及编写建议[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智勇;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分期与分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陈小三;晋陕高原含双掛手鬲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陈琳;漳河流域土墩遗存初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王静;皖西地区周代文化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孔蜀筠;试论老牛坡商代文化遗址[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喀什维吾尔族的传统出行文化与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426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