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土家族农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7:13
本文关键词:湖北恩施土家族农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家族 农户生态系统 农业模式 养分循环 能值分析
【摘要】:农业生态系统是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有关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是提高农业生产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户生态系统是以农户为独立经济实体的农业生态系统,在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选择鄂西南山区三个典型土家族村落40户农户,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模式农户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得到如下结果: (1)本研究调查了40个农户的经济特征和农业的产出和投入,通过聚类分析,将农户农业生态系统分成三种类型:种植-畜禽模式(PL)、种植-畜禽-沼气-果树模式(PLMF)、种植-畜禽-沼气-养鱼/蔬菜模式(PLMFV)。分类结果与研究对象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总体上反映了农户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调整的方向。 (2)通过对不同模式农业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上家族农户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也是上家族最为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在基础上,土家族农户生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农户生态系统类型和农业模式。每形成一种新模式,或在原模中每增加一个环节,其结果是结构史加完善,系统效率更高。因此,按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与效率高低依次为:PLMFVPLMFPL。 (3)采用黑箱模型研究了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平衡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土家族农户农业生态系统中,农田氮素处于盈余状态,且盈余量大,三种模式分别为56.8%、56.7%、45.6%,平均盈余量为53.0%。氮肥过量施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导致上壤中,磷、钾的急剧消耗,还造成环境污染。三种模式的磷素分别为84.6%、52.8%、50.1%,平均盈余量为62.5%。磷素的来源过于依靠化肥,来自有机肥中的磷素比例偏低。钾素全面亏缺,三种模式的钾素分别为18.2%、9.6%、1.1%,平均亏缺率为12.7%,增加绿肥、稻草、秸秆还田是补偿土壤钾素的有效措施。从养分的总循环看,在农业模式结构多样性增加的情况下,养分的内循环率呈上升的趋势,而且来自有机肥的营养元素比例提高,系统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变小。 (4)采用能值方法研究了农户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特征,通过三种农业模式各亚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三种模式的能量流动模型;通过建立能值指标体系,并结合能量分析指标对三种农业模式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家族农户生态系统的能值的产投比依次为:PLMFVPLMFPL。随着农户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的增加,农户生态系统的有机能投入比例提高,能值的产投比也升高,说明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多级循环利用,增加了能值利用效率
【关键词】:土家族 农户生态系统 农业模式 养分循环 能值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F323.2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7-8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8-18
-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8-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8
- 第三章 研究地区概况18-26
- 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18-20
-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20-23
- 第三节 研究点概况23-26
- 第四章 研究方法26-30
- 第一节 调查方法26-27
- 第二节 数据分析27-30
- 第五章 研究结果30-67
- 第一节 农户农业生态系统分类30-32
- 第二节 农户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32-41
- 第三节 农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1-50
- 第四节 农户生态系统能值分析50-67
- 第六章 结语67-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录74-77
- 致谢77-7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锋;山宝琴;;我国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动态及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龙运荣;;土家族传统农业技术的现代价值与反思[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3 庞德谦,傅志军;关中平原农业生态系统类型划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4 孙汉群,傅抱璞;坡地等日照时间和等日照方位的解析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5期
5 孙波;潘贤章;王德建;韩晓增;张玉铭;郝明德;陈欣;;我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平衡对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11期
6 李渝;蒋太明;陶宇航;;猪-沼-粮、菜(果)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7 刘新卫,陈百明,杨红;粮食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2期
8 李俊年,赵有璋,解世德;黄土高原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武文辉;袁淑杰;邱新法;;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的时空分布[J];贵州气象;2007年02期
10 刘方明;曹志强;孟维韧;;辽宁省庄河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638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3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