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印记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7:18
本文关键词:蒙古族印记文化研究
【摘要】: 印记,蒙古语称为tamaγa,是由氏族标记发展而来的用于明确家畜所有权的一种有效手段。印记不仅事关牧户个人财产确权问题,对于维护和稳定草原游牧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是牧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管理家畜的有效方式。印记文化是适应蒙古族游牧文化需求,荟萃游牧文化精华而形成的产物。它的兴衰必然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游牧文化日趋兴盛,它也进入辉煌的发展阶段,成为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游牧文化衰,它也随即萧条。田野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印记文化的存续也受到了挑战。但融汇了蒙古族人民和其他民族智慧的物质、精神文化精华,印记依然在民间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为蒙古民族所继承,对印记文化的研究刻不容缓且意义深刻。 论文第一章以正蓝旗宝绍岱苏木为个案,从施印的意义以及印记文化在当下的状况和施印、受印对象、仪式过程等方面入手对施印程式进行了解析。 第二章就印记起源问题进行了探析。印记由氏族标记发展而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私产的出现,印记成为标识家畜所属权的专用凭证。蒙古族游牧经济所独有的特征孕育了印记文化。印记文化植根于游牧文化的母体,与游牧文化之间有着原生纽带的关系,并随着游牧文化的兴衰而变迁。 从某种意义上说印记携带了蒙古民族的整部历史毫不为过,印记以某种方式展示了蒙古古代社会的有机图景。第三章就印记图案与蒙古族经济生活方面的象征问题,结合田野考察中搜集到的图案作了探讨。印记图案中蕴藏了丰富的民俗信息,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是一本浓缩的蒙古族经济生活史。 第四章对田野调查所得印记禁忌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认为印记禁忌同蒙古族的空间观念、游牧智慧、衣着政治等均有关联,并通过印记禁忌考察了蒙古族妇女和儿童在施印仪式中的作用与地位。 结论部分对论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总括。笔者认为印记的历史要追溯到蒙古族氏族社会时期,同氏族标识有渊源关系。蒙古族印记文化中的印记图案丰富多彩,且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承载了蒙古族先民的质朴愿望。印记禁忌的产生与蒙古族游牧文化间的原声纽带关系尤为紧密。施印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虽呈颓势,但施印仪式在维系游牧文化传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相信这样一个曾在游牧社会发挥过重大作用的民俗事项的未来是光明的。
【关键词】:印记 游牧 禁忌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选题意义7-8
- 二、研究动态8-12
- 三、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施印仪式过程解析——以正蓝旗宝绍岱苏木为个案14-21
- 第一节 田野调查点概况14
- 第二节 施印的意义及印记文化在当下的情况14-16
- 第三节 施印和受印对象16-18
- 第四节 仪式过程18-21
- 第二章 印记起源探析21-29
- 第一节 印记诞生的圣殿——游牧社会21-23
- 第二节 印记成长的摇篮——游牧经济23-25
- 第三节 印记植根的沃土——游牧文化25-29
- 第三章 印记图案阐释29-35
- 第一节 印记图案与蒙古族畜牧经济生活29-31
- 第二节 印记图案与蒙古族渔猎经济生活31-32
- 第三节 印记图案与蒙古族手工业经济生活32-35
- 第四章 印记禁忌的多维度阐释35-51
- 第一节 高度建构的空间37-43
- 第二节 游牧智慧与人性关怀43-47
- 第三节 神圣的帽子——衣着的政治47-49
- 第四节 缄默的群体——施印仪式中的妇女与儿童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S.C.卡斯祖巴,陈一鸣;中世纪蒙古人的战争创伤──《秘史》所载其性质与诊治,兼评蒙古军事医学与卫生[J];蒙古学信息;1997年04期
2 克里斯蒂娜·查伯罗斯,陈一鸣;蒙古装饰艺术与蒙古传统文化诸方面的关系[J];蒙古学信息;1998年01期
3 波·少布;蒙古族女性敖包的文化内涵[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5期
4 邢洁晨;古代蒙古族诈马宴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刘宾;印记──游牧文化中的神秘符号[J];新疆艺术;1997年01期
6 参普拉·敖力布;草原游牧民“畜群成年礼”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679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7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