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族群认同与集体记忆——以国族构建为例
本文关键词:论族群认同与集体记忆——以国族构建为例
【摘要】:本文概述了族群认同与集体记忆,介绍了晚清的国族构建内容,提出了促进族群认同的方法。认为,强调、修复或建立民族群体的历史记忆,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把民族的福利作为自己的责任。要尊重过去,敬畏历史,使本族群以及国家的发展历史被族群成员正确认识,在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过程中深化意识教育,不断增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族群认同 符号 方法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一、族群认同与集体记忆概述1、族群认同族群是一个有着共同历史、文化或祖先的人的集合。也就是说,各民族的成员都把自己视为独享特有文化传统和历史,来区别于其他群体。概括地说,民族群体有着共同的特征(肤色)、宗教、语言、专业或地域特征,或至少分享了最基本的文化特征,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利;;族群认同及其研究现状[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2 张剑峰;;族群认同探析[J];学术探索;2007年01期
3 高源;;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4 艾丽曼;;文化变迁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5 王锋;;论语言在族群认同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耿西静;;试论广西客家人的族群认同——以防城港市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7 罗吉华;;族群认同是如何建构的——读张慧真的《教育与族群认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8 周如南;;白马人族属研究述评兼及族群认同理论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黄少华;;网络空间中的族群认同:一个分析架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徐黎丽;孟永强;;多民族村落族群认同的原生特点与现代构建——以甘肃甘南夏河县桑曲塘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2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蓝达居;;畲族认同初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唐戈;;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李伟梁;;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慧真;;教育与民族认同: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认同的建构[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7 熊迅;;作为展演的认同:边缘场域与族群表征[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8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铱涵;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问题的中外之争[N];中国民族报;2014年
2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广西融水苗族民族认同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兴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D];上海大学;2009年
2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未;贵州少数民族的生存发展与族群认同[D];贵州大学;2009年
2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永强;论多族群村落中的族群认同与交往[D];兰州大学;2012年
4 向琼;族群互动与族群认同:一个多民族社区的民族志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5 李霞;锡都个旧:资源开发与族群认同[D];中山大学;2010年
6 肖丽丹;半山客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动[D];中山大学;2010年
7 周颖虹;毛南族族群认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东春;国际移民背景中的族群认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学俊;族群认同的历史记忆与社会建构[D];云南大学;2012年
10 朱迎凤;民族身份与族群认同[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684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8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