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汉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00:43

  本文关键词: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汉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回汉关系 族群意识 宗教文化 族际通婚 民族政策


【摘要】:本文以社会学、民族学理论为支撑,结合实地调查搜集的访谈资料、地方史志文献资料以及人口普查数据和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对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回族与汉族关系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本文试图根据孟村县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戈登分析族群关系的范式以及马戎提出的衡量族群关系的变量,从社会结构、族群意识、宗教文化、族际通婚、民族政策这五个方面分析孟村县的回汉关系,以回答:目前当地回汉关系状况怎样?有利于族群关系的和谐环境和社会因素有哪些?并得出以下结论:1.从社会结构上看,当地不存在明显的族群分层。但是汉族工业化水平比回族高,汉族掌握更多的工业技能。回族虽然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多,但是所从事的并非高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汉族的受教育机会、就业率也比回族高。2.当地回族的族群认同很强,尽管在宗教信仰行为表现上很弱。回汉杂居社区的回族与汉族相互有深入了解,对对方民族的偏见较少,聚居区的回族或汉族对对方民族的偏见较多。杂居利于族群关系和谐。回汉群众认为“隔教不隔礼”,很少发生族群冲突。3.回族的伊斯兰教信仰影响着回族的饮食习惯、婚丧嫁娶习俗,从而也影响着回族与汉族的交往方式、交往程度。回族与汉族共度春节,仅随其欢不随其礼;回汉杂居社区的汉族参与回族古尔邦节、圣纪节。4.当地回汉通婚率比较低。回汉通婚使得回族与汉族交往更频繁、关系更密切,但是回汉通婚对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婚家庭子女一般为回族,从小就树立回族意识,远离汉族生活。5.少数民族政策的实施使得回族深入参与到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回族与汉族都获得了实惠,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并且增强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总体来看,目前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汉关系比较和谐,尤其是杂居社区的回族与汉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回汉杂居、回汉共享政策实惠、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有利于族群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回汉关系 族群意识 宗教文化 族际通婚 民族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7
  • 附件17-19
  • 第一章 导论19-32
  •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19-21
  • 一、问题缘起19-20
  • 二、研究意义20-21
  •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操作化变量21-27
  • 一、概念讨论21-22
  • 二、研究理论22-25
  • 三、操作化变量25-26
  • 四、研究方法26-27
  • 第三节 调查地点和研究对象27-32
  • 一、调查地点27-28
  • 二、研究对象28-32
  • 第二章 孟村县回汉社会结构比较32-40
  • 第一节 教育结构33-34
  • 第二节 就业结构34-37
  • 一、行业结构34-35
  • 二、职业结构35-37
  • 第三节 干部结构37-38
  • 第四节 小结38-40
  • 第三章 孟村县回汉族群意识40-60
  • 第一节 回族的族群认同41-46
  • 一、宗教信仰程度低41-44
  • 二、族群认同程度高44-46
  • 第二节 回族对汉族的看法46-48
  • 第三节 汉族对回族的看法48-52
  • 第四节 回汉改教现象52-54
  • 第五节 回汉冲突54-58
  • 第六节 小结58-60
  • 第四章 孟村县日常生活中的回汉交往60-73
  • 第一节 饮食62-66
  • 一、县城的清真餐饮业62-65
  • 二、回汉社会交往中的饮食选择65-66
  • 第二节 民族节日66-69
  • 一、汉族在古尔邦节66-68
  • 二、回族在春节68-69
  • 第三节 仪式中的往来69-72
  • 一、婚礼69-70
  • 二、葬礼70-72
  • 第四节 小结72-73
  • 第五章 孟村县的回汉通婚73-87
  • 第一节 回汉通婚规模75-77
  • 第二节 回族对族际通婚的态度77-80
  • 第三节 汉族对族际通婚的态度80-81
  • 第四节 回汉通婚个案81-85
  • 一、汉族男娶回族女81-82
  • 二、回族男娶汉族女82-84
  • 三、回汉通婚子女的亲身感受84-85
  • 第五节 小结85-87
  • 第六章 民族政策87-99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88-91
  • 第二节 高考加分政策91-93
  • 第三节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93-96
  • 第四节 土葬政策96-98
  • 第五节 小结98-99
  •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99-104
  • 第一节 孟村县回汉关系的特点99-101
  • 第二节 对本研究的思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101-104
  • 参考文献104-108
  • 附录108-110
  • 致谢110-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杰;;论回汉民族关系亲密的四大共因[J];回族研究;2007年01期

2 马永真;王宇婕;;呼和浩特回族七十年民俗文化变迁述论[J];回族研究;2013年04期

3 丁宏;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4 李建新;新疆维汉关系的调查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01期

5 李静;王丽娟;;新疆各民族间的结构性差异现状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6 金炳镐;;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60年[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周建新;回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马戎;;如何进一步思考我国现实中的民族问题——关于“第二代民族政策”的讨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崔忠洲;吴宗友;;族际通婚在测量民族关系中的信度与效度——以安徽省亳州市回族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878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878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