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互作提高樟子松对立枯病抗病性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17:57
【摘要】:本文研究了离体条件下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N94对立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盆栽条件下对照(CK)、单接种绿木霉(Trichotderma virens)(T43)、单接种褐环乳牛肝菌(N94)、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绿木霉(N94+T43)4种处理后的樟子松苗木对立枯病病原菌的生理反应和根系微生态变化;盆栽条件下4种处理对樟子松根系的生长、分支及转录组差异。结果表明:(1)离体条件下褐环乳牛肝菌菌株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抑制效果较好,两菌株对峙培养72h时,立枯丝核菌的被抑制率最大,为52.95%;褐环乳牛肝菌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峙培养,144h时尖孢镰刀菌的被抑制率最大,为18.57%;观察对峙培养相交部位发现褐环乳牛肝菌对立枯丝核菌菌丝有熔断现象。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液对两种立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差,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最大时为26.19%,对尖孢镰刀菌最大抑制率为12.50%;但能较好地抑制立枯丝核菌菌核的形成。(2)立枯病病原菌胁迫下,复合接种(N94+T43)处理樟子松苗木的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明显低于其它处理。N94+T43处理樟子松对立枯丝核菌的防治效果达到66.27%,对尖孢镰刀菌的防治效果为43.37%。(3)立枯丝核菌胁迫下根际土的微生态变化表明,复合接种(N94+T43)处理增加了樟子松根际微生物数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根际微生物AWCD值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H),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对氨基酸和酯类碳源的利用。(4)复合接种(N94+T43)降低了两年生樟子松苗木根冠比,增加了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等根系参数,未改变樟子松根系典型的鱼尾形分支,但增加了根系分支层次。(5)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复合接种(N94+T43)与其它处理比较上调的主要是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钙调素、钙调蛋白、苯丙氨酸、叶绿体等与环境适应功能相关基因,下调的主要是参与植物角质、木栓、蜡质合成的基因。
【图文】:

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互作提高樟子松对立枯病抗病性机制的研究


图2-1N94与Rs对峙培养逦

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互作提高樟子松对立枯病抗病性机制的研究


图2-2邋N94与Fo对峙培养逡逑Fig.2-1邋N94邋and邋Rs邋confrontation邋culture逦Fig.2-2邋N94邋and邋Fo邋confrontation邋culture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6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敏红;卢晓鹏;曹雄军;李静;熊江;谢深喜;;不同氮素形态对枳橙幼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5年12期

2 孙卓;杨利民;;人参立枯病与黑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促生防病能力[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3 翟帅帅;丁贵杰;王艺;罗晓蔓;李敏;;褐环乳牛肝菌对马尾松幼苗根系构型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5年03期

4 李子敬;陈晓;舒健骅;孙红彦;丛日晨;;树木根系分布与结构研究方法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5年03期

5 张树武;徐秉良;程玲娟;薛应钰;;深绿木霉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5年02期

6 宋小双;邓勋;尹大川;遇文婧;宋瑞清;;褐环乳牛肝菌N94与绿木霉T43复合接种下红皮云杉苗木的生理响应[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7 杨宁;杨满元;雷玉兰;赵林峰;陈孙华;付美云;林仲桂;;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15年01期

8 孙嘉曼;韦弟;覃柳燕;魏源文;郭文峰;吕维莉;张进忠;卢江;;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香蕉抗枯萎病研究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学报;2014年11期

9 黄小花;许锋;程华;李琳玲;程水源;;转录组测序在高等植物中的研究进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10 尹大川;杨立宾;邓勋;Ilan Chet;宋瑞清;;绿木霉对樟子松苗木生长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玉兰;PEG模拟干旱条件下烯效唑对薏苡幼苗生理生化的调控及转录组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

2 褚洪龙;外生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提高油松抗松萎蔫病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李敏;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L.:Fr.) Gray)发酵生物学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娟;三个茯苓品种的品质特性及转录组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刘璇;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紫穗槐菌根差异表达基因[D];黑龙江大学;2016年

3 翟帅帅;菌根化马尾松苗木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D];贵州大学;2015年

4 李莎;外生菌根真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对油松生长和抗病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晓锋;油松菌根根际放线菌协同外生菌根真菌抗油松猝倒病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强;褐环乳牛肝菌不同菌株及其与油松合成的菌根苗对盐碱的适应性[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李守萍;菌根促生荧光假单胞菌与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的接种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桂梅;油松菌根伴生真菌与外生菌根真菌的互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峰峰;甘肃盐碱土植物菌根真菌资源与耐盐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廖晓初;氮源对外生菌根生长、氮吸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78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78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