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杜鹃病害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防治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0:26
【摘要】:杜鹃花是世界著名观赏花卉。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生长有43种杜鹃,分属于6个亚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杜鹃花基因库。近年来百里杜鹃保护区内出现大范围杜鹃花腐病以及多种叶片病害,其中花腐病感染面积和危害最大,致使花瓣腐烂、枯萎、花期缩短,给杜鹃花资源和当地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本实验以百里杜鹃保护区的马缨杜鹃、迷人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杜鹃花腐病、三种叶片病害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针对杜鹃花腐病,在感病花瓣中分离得到16株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满足柯赫氏法则,以及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引起马缨和迷人杜鹃花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大白杜鹃花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灰葡萄胞菌(Botrytis cinerea)。2、选取市售9种常见防治药剂对杜鹃花腐链格孢菌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通过菌落生长抑制法测定,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比较9种供试药剂对链格孢菌属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对A.arborescens的EC_(50)均小于0.75μg/m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对A.alternata的EC_(50)均小于1.05μg/mL。咪鲜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浓度为100μg/mL时,对A.arborescens和A.alternata的抑制率超过91.16%,确定咪鲜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戊唑醇4种药剂是下一步进行花腐病防治的候选药剂。3、确定感染马缨杜鹃叶斑病的病原菌属于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大白杜鹃黑斑病的病原菌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感染露珠杜鹃炭疽病的病原菌属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和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本研究为下一步进行针对性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奠定了研究基础。
【图文】:

敏感植物,诱导功能,抑制性,不敏感


表 1 链格孢菌毒素分类及致病作用毒素 病原菌 主要病害 作用位点 致病作用AAL A. alternata 番茄茎枯病 线粒体引起番茄乙醇胺和磷酸乙醇胺积累脂乙醇胺合成,诱导细胞产生累亡效应AB A. brassicae 白菜黑斑病 细胞膜、叶绿体引起 K+Ca2+Mg2+这趟和氨基酸等失,抑制植物叶片光呼吸,导致ACT A. citri 柑橘褐斑病 叶绿体、细胞膜引起宿主细胞电解质渗漏导致质膜氧化反应,叶绿体破坏,抑制细AF A. jasciculata 草莓黑斑病 细胞膜引起宿主细胞膜去极化,,抑制离子K+外渗AT A. longipes 烟草赤星病 线粒体影响细胞膜通透性,释放病原菌生养物质和细胞器中的降解酶,为供有利的微生态环境AK A. kikuchiana 日本梨黑斑病 细胞膜引起宿主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电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增加 K+渗透Cu2+Fe2+含量,导致质膜凹陷

示意图,示意图,宿主细胞,宿主防御


植物病原菌在发病过程中经历了几个复杂而关键的处理步骤,即附着在植物表面、萌发和形成感染结构、渗透和定植到宿主细胞中,这些都是致病的重要步骤。一般来说,浆膜、叶绿体、线粒体和一些重要的酶是 A.alternata 的 HSTS 作用的抑制位点,其他的靶点还包括内质网、细胞核、液泡和高尔基体(TSUGTakashi et al. 2013, Meena, Zehra et al. 2016, Zhang, Jin et al. 2016)。HSTs 对不同的靶细胞器产生作用,诱导宿主细胞死亡(图 2)。HSTs 一般会抑制基因型的防御反应,干扰其他代谢信号通路。HSTs 具有坏死和抑制易感宿主防御过程等特性(Wolpert, Dunkle et al. 2002)。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震;;实验室间比对病原菌分离鉴定质控考核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王湘;侯强红;舒鸣;白玲;张光友;;黑斑蛙“白内障”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J];畜禽业;2019年12期

3 王建丽,段晓芬,甄吉刚,路娟,仲淑英;592份脓汁中的病原菌分离及药敏特点分析[J];黑龙江医学;1998年04期

4 仰大贵;;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临床标本病原菌分离情况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6年01期

5 康黎芳,王云山,曹冬梅,牛太根,肖丽萍;仙客来萎凋病病原菌分离及防治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6 谢居昆;李月;陈佳雨;杨谨瑜;王生奎;;仔猪黄痢病原菌分离鉴定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7年03期

7 郭素风;杨忠;杨继业;张元庆;程景;王曦;张喜忠;王栋才;孙锐锋;靳光;杨效民;;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与药敏试验[J];中国奶牛;2016年07期

8 陈本洪;罗汉金;江西医学院微生物教研组全体同志;;江西地区头癣病原菌分离鉴定初步报告(文摘)[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1960年02期

9 于勇;蒋伟;常东;王伟哲;张恒;冷金昌;刘小乡;;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与主要病原菌分离率变化之间关系的探讨[J];感染、炎症、修复;2009年04期

10 高舒榭,郭华,李文,田子鹏;原料乳中病原菌分离鉴定[J];河南畜牧兽医;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武;尹海英;姜玉芳;刘秋菊;曲折;刘安科;孙洪举;;炭疽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2 杨子龙;刘洁玉;张欣;李博;宋阔阔;李慧芳;姬晶晶;刘彦威;刘利强;;出壳肉鸡弱雏病原菌的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3 龙梦;李爱华;龚小宁;;圆口铜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初步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4 蒋承耿;瞿鸿飞;王忠宇;杨应波;李长权;杨再福;龙友华;;一种烟草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5 丁孟建;高继业;唐妤;汪敏;朱周福;李继祥;;肉鸡“纤维素渗出性炎症”的病原菌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蔡衍山;杨青;罗凤来;陈德好;黄秀治;谢宝贵;;香菇烂筒病原菌分离、鉴定与综合防治示范推广[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晓燕;王锦达;傅华英;陈如凯;高三基;;甘蔗赤条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王家哲;任平;张锋;洪波;常青;刘晨;杨艺炜;王远征;李英梅;付博;;温室大棚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A];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9 刘丽萍;靳晓山;杨梁玉;刘正慧;李玉;高洁;;

本文编号:2680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80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6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