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05:27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通过分析C、N、P等化学元素的质量平衡对生态交互作用的影响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在探讨植物限制性因子和了解土壤质量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广西东门林场相同立地条件桉树第Ⅰ、Ⅱ、Ⅲ代林为研究对象,以毗邻灌草坡为参照,对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叶片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林下植物和土壤C、N、P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多样性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减少;林下植物的生物量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灌木层生物量随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减少,草本层生物量随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增加。(2)不同栽植代数林下植物C、N、P含量均低于全球和全国平均水平,C:N、C:P均高于全球和全国平均值,N:P略小于全国平均值。灌木层和草本层N:P范围是9.27±1.76到19.41±10.71之间,均小于21,受N限制性较大。不同栽植代数中(灌草坡除外),灌木层第Ⅱ代林C、P、C:N最低,N、C:P、N:P最高;草本层第二代林P、C:N、C:P含量最高,C、N、N:P最低。(3)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C含量在10.2...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综述
        1.1.1 生态化学计量学定义与基本理论
        1.1.2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1.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 桉树人工林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地理条件与气温
        2.1.2 植被种类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2 植物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3 植物和土壤样品的分析
            2.2.3.1 植物样品分析
            2.2.3.2 土壤样品分析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4.1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与生物量计算
            2.2.4.2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
        3.1.1 林下植物物种组成
        3.1.2 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
        3.1.3 林下植物的生物量
    3.2 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C、N、P分析
        3.2.1 林下植物C、N、P含量特征
        3.2.2 林下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3.2.2.1 不同栽植代数林下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学总体特征
            3.2.2.2 不同栽植代数灌木层和草本层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3.2.2.3 同一栽植代数灌木层和草本层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3.2.3 不同栽植代数林下植物C、N、P、C:N、C:P、N:P之间的相关分析
    3.3 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C、N、P分析
        3.3.1 土壤C、N、P空间分布特征
            3.3.1.1 土壤C、N、P水平空间变化特征
            3.3.1.2 土壤C、N、P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3.3.2 土壤C、N、P季节动态
            3.3.2.1 土壤C含量的季节动态
            3.3.2.2 土壤N含量的季节动态
            3.3.2.3 土壤P含量的季节动态
        3.3.3 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3.3.3.1 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水平空间动态特征
            3.3.3.2 土壤C、N、P化学计量学垂直空间动态特征
            3.3.3.3 不同栽植代数土壤C、N、P、C:N、C:P、N:P之间的相关分析
            3.3.3.4 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季节动态特征
    3.4 林下植物多样性、林下植物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
        3.4.1 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
        3.4.2 林下植物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
        4.1.2 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4.1.3 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4.1.3.1 土壤C、N、P含量特征
            4.1.3.2 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4.1.4 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关系
            4.1.4.1 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
            4.1.4.2 林下植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
    4.2 结论与展望
        4.2.1 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4.2.2 土壤空间和季节动态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4.2.3 林下植物多样性、林下植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之间的关系
        4.2.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水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 邢伟,刘寒,刘贵华.  植物科学学报. 2015(05)
[2]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J]. 刘文亭,卫智军,吕世杰,孙世贤.  草地学报. 2015(05)
[3]新疆艾比湖流域植物光合器官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阿布里孜·阿不都热合曼,吕光辉,张雪妮,公延明.  生态学杂志. 2015(08)
[4]黄土高原纬度梯度下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及其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J]. 李婷,邓强,袁志友,焦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3)
[5]崇明滩涂湿地不同盐度梯度下芦苇种群及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韩华,王昊彬,余华光,谭渝峰,由文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5)
[6]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聂兰琴,吴琴,尧波,付姗,胡启武.  生态学报. 2016(07)
[7]次生林和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对比分析[J]. 区余端,王楚彪.  桉树科技. 2015(01)
[8]黄土高原纸坊沟流域不同植物叶片及枯落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J]. 李鑫,曾全超,安韶山,董扬红,李娅芸.  环境科学. 2015(03)
[9]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的应用、完善与扩展[J]. 邢伟,吴昊平,史俏,刘寒,刘贵华.  生态科学. 2015(01)
[10]桉树取代马尾松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 张凯,郑华,陈法霖,欧阳志云,兰俊,吴永富,项学武.  土壤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亚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研究[D]. 张仁懿.兰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南亚热带红椎与西南桦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D]. 邵梅香.广西大学 2012
[2]四种经济林枝叶碳氮磷元素含量及其内吸收率比较[D]. 郭钰.福建农林大学 2011
[3]半干旱黄土区集雨措施和养分添加对苜蓿草地和封育植被生产力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 赵志红.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41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41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