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1-10-17 04:06
植被生产力是表征植被活力的关键变量,能够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基础,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因而对于深刻理解陆地碳循环和全球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有大量针对近几十年国家和区域尺度上植被NPP时空分布的研究,其中专门针对森林生态系统NPP的研究也有不少。研究尺度多为全国范围或者片段式区域,以行政区或流域尺度最为多见。然而,这些研究总体比较分散,其中部分研究的结果、结论并不一致甚至相悖,尚缺乏异同性分析与比较,也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这并不利于全面掌握我国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了解清晰明确的研究结论以及进行更深层次的规律及原因探究,也非常影响对森林NPP的精确评估及机理认识,因而,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和总结非常有必要。鉴于此,本文收集了近几十年我国植被NPP研究的相关文献,依据其研究结果,系统地综述了全国及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NPP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揭示出NPP与气候因子(以CO2、温度、降水为主)的关系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并指出目前...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NPP估算方法
2 全球森林NPP总体分布
3 中国森林NPP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3.1 近几十年中国及其区域森林NPP分布
3.1.1 东北林区
3.1.2 东南林区
3.1.3 西南林区
3.2 未来中国森林NPP分布
4 气候因素对中国森林NPP的影响
4.1 单因子的影响
4.1.1 温度的影响
4.1.2 降水的影响
4.1.3 CO2的影响
4.2 多因子的协同作用
4.2.1 降水与温度的协同作用
4.2.2 CO2浓度与温度、降水的协同作用
4.3 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差异性
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5.1 重复性工作及研究结果差异性大
5.2 现有结论的不确定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
6 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1)模型精度和适用性提高仍是重点。
(2)建立精度高综合性强的耦合模型是重点也是难点。
(3)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4)进一步加强机理性研究。
(5)针对性选择合适的研究尺度。
(6)加强研究信息交流和建设网络化数据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 李媛.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2]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PP模拟与时空变化分析[J]. 薛梅,陈芸芝,闫敏,李增元,汪小钦,徐海生,张兆鹏,田昕.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3]NPP评估过程模型应用研究进展[J]. 马良,朱再春,曾辉. 中国沙漠. 2017(06)
[4]东北地区主要森林植被NPP时空动态研究[J]. 崔花,丁宁,朱卫红.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38)
[5]基于过程模型的气候变化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解雅麟,王海燕,雷相东.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8)
[6]2001—2013年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归因[J]. 周夏飞,马国霞,曹国志,贾倩,於方.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4)
[7]中国潜在自然植被NPP时空分布格局变化及其对气候和地形的响应[J]. 任正超,朱华忠,史华,柳小妮. 草地学报. 2017(03)
[8]太行山区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J]. 李晓荣,高会,韩立朴,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4)
[9]横断山区2004-2014年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J]. 王强,张廷斌,易桂花,陈田田,别小娟,何奕萱. 生态学报. 2017(09)
[10]江西省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 李登秋,张春华,居为民,刘丽娟.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7)
博士论文
[1]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NPP和NEP时空模拟研究[D]. 李慧.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41079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NPP估算方法
2 全球森林NPP总体分布
3 中国森林NPP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3.1 近几十年中国及其区域森林NPP分布
3.1.1 东北林区
3.1.2 东南林区
3.1.3 西南林区
3.2 未来中国森林NPP分布
4 气候因素对中国森林NPP的影响
4.1 单因子的影响
4.1.1 温度的影响
4.1.2 降水的影响
4.1.3 CO2的影响
4.2 多因子的协同作用
4.2.1 降水与温度的协同作用
4.2.2 CO2浓度与温度、降水的协同作用
4.3 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差异性
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5.1 重复性工作及研究结果差异性大
5.2 现有结论的不确定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
6 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1)模型精度和适用性提高仍是重点。
(2)建立精度高综合性强的耦合模型是重点也是难点。
(3)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4)进一步加强机理性研究。
(5)针对性选择合适的研究尺度。
(6)加强研究信息交流和建设网络化数据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 李媛.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2]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PP模拟与时空变化分析[J]. 薛梅,陈芸芝,闫敏,李增元,汪小钦,徐海生,张兆鹏,田昕.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3]NPP评估过程模型应用研究进展[J]. 马良,朱再春,曾辉. 中国沙漠. 2017(06)
[4]东北地区主要森林植被NPP时空动态研究[J]. 崔花,丁宁,朱卫红.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38)
[5]基于过程模型的气候变化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解雅麟,王海燕,雷相东.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8)
[6]2001—2013年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归因[J]. 周夏飞,马国霞,曹国志,贾倩,於方.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4)
[7]中国潜在自然植被NPP时空分布格局变化及其对气候和地形的响应[J]. 任正超,朱华忠,史华,柳小妮. 草地学报. 2017(03)
[8]太行山区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J]. 李晓荣,高会,韩立朴,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4)
[9]横断山区2004-2014年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J]. 王强,张廷斌,易桂花,陈田田,别小娟,何奕萱. 生态学报. 2017(09)
[10]江西省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 李登秋,张春华,居为民,刘丽娟.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7)
博士论文
[1]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NPP和NEP时空模拟研究[D]. 李慧.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41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4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