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楠树干泌油性状与分泌道结构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1 19:20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物中最丰富的一类化合物,在医药卫生和工农业生产中具用广泛的应用前景;挖掘富含萜类的植物资源并提高其萜类产量,成为了目前植物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资源利用的关注热点。作为富含萜类的热带植物之一,油楠(Sindora glabra Merr.ex de Wit)是苏木科油楠属高大乔木,天然分布于我国海南省;油楠重要的特征是树干木质部受损后可分泌出淡黄色透明、具有木清香的油状液体,在药物制剂及香料香精等产品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因种质资源大多处于野生状态,其泌油生物学特性不清和泌油机制尚未探明以及种质特性快速鉴定手段缺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楠种质资源挖掘和油楠树脂油的开发利用。为加强油楠定向选育和促进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本研究以野生油楠为研究对象,基于海南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和五指山4个天然分布区的选择和140个单株的标定,通过钻孔取油、木芯采集、切片制作和树脂油化学成分测定,解析泌油性状随时间、空间和径级的变异模式,系统阐述泌油的生物学特性,探明树干分泌道结构特征在区域和径级间及径向的变化规律,阐明分泌道结构特征与泌油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油楠泌...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木芯试样制作示意图
薄壁和厚壁上皮细胞组成,具 7~19 个分泌细胞,径向上皮细胞木质化的发生往往早于弦向上皮细胞(3-2-(b)-j)。薄壁上皮细胞形状和大小不尽相同,具圆形、扁平形、锥形或不规则形状,原生质浓厚且具完整细胞核,细胞壁和细胞质被 Astra blue 染成天蓝色。厚壁上皮细胞呈圆形、方形或椭圆形,极少有不规则形状,细胞壁明显厚于薄壁上皮细胞,被番红染成红色。鞘细胞一般被挤压成扁状方形,细胞壁厚。鞘细胞层一般不形成完整的圈层,而只是间断存在,有的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此时薄壁上皮细胞数目最多,其分泌活动最旺盛。5)衰老阶段当心材形成时,大多数分泌道形状和大小变化不大,有些分泌道的薄壁上皮细胞与鞘细胞相邻的细胞壁发生木质化加厚,面向腔道一侧的细胞壁则破毁,呈松散弯曲的状态,细胞核解体。部分上皮细胞则发生膨大,填塞胞间道腔,从而形成拟侵填体(3-2-(b)-k)。轮界带的薄壁组织细胞原生质也发生解体,导管和部分上皮细胞被树胶填充,上皮细胞失去泌油功能(3-2-(b)-l)。
图 3-2 油楠树干木质部分泌道发育过程(b)Fig.3-2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ecretory canals in the xylem of S. glabra trunk(b)图 3-2 (a) a:分泌道沿轮界薄壁组织带排列(箭头);b:轮界薄壁组织带宽 3-7 列细胞(箭头);c:弦切面示分泌道弦向融合频繁,木射线内无径向分泌道;d:横切面示分泌道原始并列薄壁细胞(箭头);e:弦切面示分泌道原始细胞;f:分泌道原始细胞发生细胞壁木质化加厚(箭头);g:分泌间隙逐渐形成(箭头);h:刚形成的分泌道。nX:新形成的木质部;L:腔道;VS:导管;ra:木射线;IC:原始细胞。标尺 a, b, c=100μm;e =20μm; d, e, f-h=10μm.Fig.3-2 (a) a:Secretory canals distributed along the marginal parenchyma bands (arrow);b: Axial parenchyma in marginal bands with 3~7 cells wide (arrow); c: Tangential-sectionshowing tangential fusion is frequent between adjacent canals and no radical canals exits inxylem ray; d: Cross-section showing the initial-juxtaposed parenchyma cells (arrow); 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与调控及其代谢工程研究进展[J]. 梁宗锁,方誉民,杨东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2]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木质部树脂道结构差异[J]. 魏永成,刘青华,周志春,丰忠平. 林业科学. 2016(07)
[3]海南尖峰岭野生油楠不同单株树脂化学成分研究[J]. 杨锦昌,李琼琼,尹光天,李荣生,邹文涛. 林业科学研究. 2016(02)
[4]香脂树泌油特性与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杨锦昌,尹光天,吴忠锋,李荣生,邹文涛,李琼琼. 世界林业研究. 2015(04)
[5]植物萜类生物合成与抗虫反应[J]. 陈晓亚,王凌健,毛颖波,杨长青. 生命科学. 2015(07)
[6]不同产脂量云南松树脂道解剖学比较研究[J]. 王海林,杨文云,高成杰,李昆,熊晖,杨发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03)
[7]海南油楠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及产油特征[J]. 吴忠锋,杨锦昌,成铁龙,尹光天,许涵,刘志龙. 林业科学. 2014(04)
[8]松树树脂道综述[J]. 王健,蓝惠萍,吴星碧. 中国农业信息. 2014(07)
[9]植物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的相关转录因子及其应用前景[J]. 赵恒伟,葛锋,孙颖,刘迪秋,陈朝银. 中草药. 2012(12)
[10]海南尖峰岭油楠树脂油的主要理化特性[J]. 杨锦昌,尹光天,吴仲民,李荣生,邹文涛,施国政. 林业科学. 2011(09)
硕士论文
[1]油楠种子、叶、皮、干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性能研究[D]. 张安菊.海南大学 2013
[2]华山松茎中树脂道及创伤防御应答[D]. 刘婧.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83318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木芯试样制作示意图
薄壁和厚壁上皮细胞组成,具 7~19 个分泌细胞,径向上皮细胞木质化的发生往往早于弦向上皮细胞(3-2-(b)-j)。薄壁上皮细胞形状和大小不尽相同,具圆形、扁平形、锥形或不规则形状,原生质浓厚且具完整细胞核,细胞壁和细胞质被 Astra blue 染成天蓝色。厚壁上皮细胞呈圆形、方形或椭圆形,极少有不规则形状,细胞壁明显厚于薄壁上皮细胞,被番红染成红色。鞘细胞一般被挤压成扁状方形,细胞壁厚。鞘细胞层一般不形成完整的圈层,而只是间断存在,有的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此时薄壁上皮细胞数目最多,其分泌活动最旺盛。5)衰老阶段当心材形成时,大多数分泌道形状和大小变化不大,有些分泌道的薄壁上皮细胞与鞘细胞相邻的细胞壁发生木质化加厚,面向腔道一侧的细胞壁则破毁,呈松散弯曲的状态,细胞核解体。部分上皮细胞则发生膨大,填塞胞间道腔,从而形成拟侵填体(3-2-(b)-k)。轮界带的薄壁组织细胞原生质也发生解体,导管和部分上皮细胞被树胶填充,上皮细胞失去泌油功能(3-2-(b)-l)。
图 3-2 油楠树干木质部分泌道发育过程(b)Fig.3-2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ecretory canals in the xylem of S. glabra trunk(b)图 3-2 (a) a:分泌道沿轮界薄壁组织带排列(箭头);b:轮界薄壁组织带宽 3-7 列细胞(箭头);c:弦切面示分泌道弦向融合频繁,木射线内无径向分泌道;d:横切面示分泌道原始并列薄壁细胞(箭头);e:弦切面示分泌道原始细胞;f:分泌道原始细胞发生细胞壁木质化加厚(箭头);g:分泌间隙逐渐形成(箭头);h:刚形成的分泌道。nX:新形成的木质部;L:腔道;VS:导管;ra:木射线;IC:原始细胞。标尺 a, b, c=100μm;e =20μm; d, e, f-h=10μm.Fig.3-2 (a) a:Secretory canals distributed along the marginal parenchyma bands (arrow);b: Axial parenchyma in marginal bands with 3~7 cells wide (arrow); c: Tangential-sectionshowing tangential fusion is frequent between adjacent canals and no radical canals exits inxylem ray; d: Cross-section showing the initial-juxtaposed parenchyma cells (arrow); 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与调控及其代谢工程研究进展[J]. 梁宗锁,方誉民,杨东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2]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木质部树脂道结构差异[J]. 魏永成,刘青华,周志春,丰忠平. 林业科学. 2016(07)
[3]海南尖峰岭野生油楠不同单株树脂化学成分研究[J]. 杨锦昌,李琼琼,尹光天,李荣生,邹文涛. 林业科学研究. 2016(02)
[4]香脂树泌油特性与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杨锦昌,尹光天,吴忠锋,李荣生,邹文涛,李琼琼. 世界林业研究. 2015(04)
[5]植物萜类生物合成与抗虫反应[J]. 陈晓亚,王凌健,毛颖波,杨长青. 生命科学. 2015(07)
[6]不同产脂量云南松树脂道解剖学比较研究[J]. 王海林,杨文云,高成杰,李昆,熊晖,杨发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03)
[7]海南油楠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及产油特征[J]. 吴忠锋,杨锦昌,成铁龙,尹光天,许涵,刘志龙. 林业科学. 2014(04)
[8]松树树脂道综述[J]. 王健,蓝惠萍,吴星碧. 中国农业信息. 2014(07)
[9]植物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的相关转录因子及其应用前景[J]. 赵恒伟,葛锋,孙颖,刘迪秋,陈朝银. 中草药. 2012(12)
[10]海南尖峰岭油楠树脂油的主要理化特性[J]. 杨锦昌,尹光天,吴仲民,李荣生,邹文涛,施国政. 林业科学. 2011(09)
硕士论文
[1]油楠种子、叶、皮、干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性能研究[D]. 张安菊.海南大学 2013
[2]华山松茎中树脂道及创伤防御应答[D]. 刘婧.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83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8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