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8 00:44
为揭示宁夏扬黄灌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性状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秸秆全量还田(9 00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纯氮施用水平:SR+N0(0 kg/hm2)、SR+N1(150 kg/hm2)、SR+N2(300 kg/hm2)和SR+N3(450 kg/hm2),以秸秆不还田施氮量333 kg/hm2为对照(CK),研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容重、含水率、养分含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改善耕层(0~40 cm)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以SR+N2和SR+N3处理效果最优,耕层平均土壤容重分别较CK降低8. 0%和8. 8%,土壤总孔隙度分别较CK提高11. 4%和12. 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有利于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碳氮比降低,其中以SR+N2和SR+N3处理效果最优。SR+N2处理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最优,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提高33. 6%、47. 0%、30. 8%。SR+N2处理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应,玉米增产和改善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优,两年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和...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学报. 2019,50(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基本指标
1.3.2 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耕层土壤容重与孔隙性状的影响
2.2 对玉米生育期0~100 cm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2.3 对耕层土壤肥力的影响
2.4 对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
3.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肥效应的影响
3.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下基肥施用方式与肥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程东娟,王丽玄,王利书,郑欣荣,郑云普. 节水灌溉. 2018(10)
[2]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试验研究[J]. 刘学军,翟汝伟,李真朴,刘平,王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09)
[3]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含量与玉米生长的影响[J]. 侯贤清,李荣,吴鹏年,李培富,王西娜.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9)
[4]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肥状况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侯贤清,吴鹏年,王艳丽,李培富,王西娜,李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6)
[5]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对水稻土结构的影响[J]. 房焕,李奕,周虎,颜晓元,彭新华.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4)
[6]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张聪,慕平,尚建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7]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春玉米产量[J]. 白伟,安景文,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8]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J]. 王金武,唐汉,王金峰.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9]秸秆还田施氮调节碳氮比对土壤无机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李涛,何春娥,葛晓颖,欧阳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12)
[10]甘肃中东部旱区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高飞,崔增团,孙淑梅,郭世乾,付亲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5)
硕士论文
[1]关中麦玉轮作区施氮对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秸秆养分释放的影响[D]. 张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互作对接茬麦田土壤碳氮的影响[D]. 张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04551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学报. 2019,50(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基本指标
1.3.2 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耕层土壤容重与孔隙性状的影响
2.2 对玉米生育期0~100 cm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2.3 对耕层土壤肥力的影响
2.4 对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
3.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肥效应的影响
3.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下基肥施用方式与肥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程东娟,王丽玄,王利书,郑欣荣,郑云普. 节水灌溉. 2018(10)
[2]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试验研究[J]. 刘学军,翟汝伟,李真朴,刘平,王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09)
[3]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含量与玉米生长的影响[J]. 侯贤清,李荣,吴鹏年,李培富,王西娜.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9)
[4]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肥状况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侯贤清,吴鹏年,王艳丽,李培富,王西娜,李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6)
[5]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对水稻土结构的影响[J]. 房焕,李奕,周虎,颜晓元,彭新华.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4)
[6]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张聪,慕平,尚建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7]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春玉米产量[J]. 白伟,安景文,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8]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J]. 王金武,唐汉,王金峰.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9]秸秆还田施氮调节碳氮比对土壤无机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李涛,何春娥,葛晓颖,欧阳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12)
[10]甘肃中东部旱区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高飞,崔增团,孙淑梅,郭世乾,付亲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5)
硕士论文
[1]关中麦玉轮作区施氮对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秸秆养分释放的影响[D]. 张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互作对接茬麦田土壤碳氮的影响[D]. 张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04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0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