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侵蚀因子显性变化的区域水蚀动态监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1 02:52
[目的]本着综合监管要完善机制、强化手段、严格追责的基本目标,提出一套基于侵蚀因子显性变化的区域水蚀动态监管方法,为制定精准的监督执法、检查、督导和违法违规查处的政策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和精细的数据支持。[方法]在全面分析当前水土流失监管主要工作进展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高分遥感影像、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和生产建设项目前期设计资料等高空间精度、高现势性的数据,以土壤侵蚀地块为单元,精细识别侵蚀因子发生显性变化的对象,科学计算水土流失强度和面积的变化,查清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侵蚀因子显性变化是指区域内某种或几种土壤侵蚀因子在局部发生变化,并呈现出显著的可被识别、可被监视的明确特征;显性变化集中体现在地块的地表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等变化。[结论]基于侵蚀因子显性变化的水土流失动态监管的技术和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际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其后续的监督管理。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区域水蚀监管的基本单元:土壤侵蚀地块
2.2 区域水蚀监管对象的基本特征:侵蚀因子显性变化
2.3 区域水蚀动态的监管方法:因子显性变化识别与侵蚀强度分析评价
2.3.1 因子显性变化地块侵蚀强度动态变化分析
2.3.2 区域水蚀动态变化分析
(1) 水蚀强度动态变化
(2) 水土流失面积动态变化
(3) 水蚀分布动态变化
2.4 地块因子显性变化及其侵蚀动态评价
2.4.1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
2.4.2 项目建成建设用地
2.4.3 生产建设活动用地
2.4.4 农村道路
2.4.5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4.6 其他土地
3 研究区地块与水蚀动态变化情况
3.1 土壤侵蚀地块的显性变化
3.2 水蚀面积与分布的动态变化
3.3 地块显性变化与水蚀动态变化关联性分析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坡长坡度因子计算工具[J]. 符素华,刘宝元,周贵云,孙中轩,朱小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5)
[2]我国水土保持基础管理单元“水保斑”的认识与探索[J]. 罗志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4)
[3]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土壤侵蚀强度判别方法研究[J]. 李智广,张春燕. 水土保持学报. 2001(04)
[4]晋陕蒙黄河峡谷区土壤侵蚀遥感制图方法研究[J]. 姜永清,武春龙,雷会珠. 水土保持学报. 1994(03)
[5]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类型遥感制图[J]. 武春龙,江忠善,郑世清. 水土保持通报. 1990(04)
本文编号:3170001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区域水蚀监管的基本单元:土壤侵蚀地块
2.2 区域水蚀监管对象的基本特征:侵蚀因子显性变化
2.3 区域水蚀动态的监管方法:因子显性变化识别与侵蚀强度分析评价
2.3.1 因子显性变化地块侵蚀强度动态变化分析
2.3.2 区域水蚀动态变化分析
(1) 水蚀强度动态变化
(2) 水土流失面积动态变化
(3) 水蚀分布动态变化
2.4 地块因子显性变化及其侵蚀动态评价
2.4.1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
2.4.2 项目建成建设用地
2.4.3 生产建设活动用地
2.4.4 农村道路
2.4.5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4.6 其他土地
3 研究区地块与水蚀动态变化情况
3.1 土壤侵蚀地块的显性变化
3.2 水蚀面积与分布的动态变化
3.3 地块显性变化与水蚀动态变化关联性分析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坡长坡度因子计算工具[J]. 符素华,刘宝元,周贵云,孙中轩,朱小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5)
[2]我国水土保持基础管理单元“水保斑”的认识与探索[J]. 罗志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4)
[3]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土壤侵蚀强度判别方法研究[J]. 李智广,张春燕. 水土保持学报. 2001(04)
[4]晋陕蒙黄河峡谷区土壤侵蚀遥感制图方法研究[J]. 姜永清,武春龙,雷会珠. 水土保持学报. 1994(03)
[5]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类型遥感制图[J]. 武春龙,江忠善,郑世清. 水土保持通报. 1990(04)
本文编号:3170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7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