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田冬闲期土壤细菌数量及结构对施氮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8-03 22:4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湖南双季稻区冬闲期土壤细菌结构与数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湖南省双季稻区连续8年的定位试验,选取3个氮肥水平处理:CK(不施氮肥)、N1(施N 100 kg/hm2)、N2(施N 200 kg/hm2),取稻田冬闲期5—20 cm耕层土样,采用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土壤细菌数量与结构。【结果】与CK相比,N1、N2处理显著增加了双季稻产量,提升了冬闲期土壤总氮、全碳含量,降低了土壤pH、硝态氮及碳氮比(P <0.05)。N1和N2处理的细菌16s rDNA基因拷贝数分别为CK的48.25和40.31倍。施氮显著增加土壤总细菌丰度,土壤细菌丰度与土壤全氮、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碳呈显著负相关。施氮改变了冬闲期稻田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与CK相比,N1处理提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N2处理显著增加稻田土壤细菌丰富度,但显著降低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此外,3个处理土壤菌群相对丰度最高的是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达40.16%~51.16%...
【文章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25(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施肥和灌溉对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杨亚东,王志敏,曾昭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2)
[2]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根系氮代谢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李珣,吕小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1)
[3]氮肥对花生根系生长和结瘤能力的调控效应[J]. 郑永美,王春晓,刘岐茂,吴正锋,王才斌,孙秀山,郑亚萍. 核农学报. 2017(12)
[4]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初探[J]. 汤国平,熊强强,钟蕾,陈小荣,朱昌兰,彭小松,贺浩华. 核农学报. 2017(08)
[5]氮肥水平对稻田细菌群落及N2O排放的影响[J]. 宋亚娜,林艳,陈子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9)
[6]大豆连作条件下施肥对东北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J]. 高圣超,关大伟,马鸣超,张伟,李俊,沈德龙.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7)
[7]施氮肥对华北平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杨亚东,张明才,胡君蔚,张凯,胡跃高,曾昭海. 生态学报. 2017(11)
[8]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对长期施肥及作物的响应[J]. 丁建莉,姜昕,关大伟,马鸣超,赵百锁,周宝库,曹凤明,李力,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2)
[9]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对水稻根系性状及籽粒库活性的影响[J]. 徐国伟,吕强,陆大克,王贺正,陈明灿. 作物学报. 2016(10)
[10]高通量测序技术下连作植烟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分析[J]. 王佩雯,朱金峰,陈征,许自成,武劲草,常安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11)
博士论文
[1]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的影响研究[D]. 于海玲.吉林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施氮与间作对红壤旱地作物生产力、氮素利用及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D]. 王晓维.江西农业大学 2015
[2]一体化脱氮除磷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D]. 李妙婉.济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20463
【文章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25(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施肥和灌溉对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杨亚东,王志敏,曾昭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2)
[2]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根系氮代谢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李珣,吕小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1)
[3]氮肥对花生根系生长和结瘤能力的调控效应[J]. 郑永美,王春晓,刘岐茂,吴正锋,王才斌,孙秀山,郑亚萍. 核农学报. 2017(12)
[4]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初探[J]. 汤国平,熊强强,钟蕾,陈小荣,朱昌兰,彭小松,贺浩华. 核农学报. 2017(08)
[5]氮肥水平对稻田细菌群落及N2O排放的影响[J]. 宋亚娜,林艳,陈子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9)
[6]大豆连作条件下施肥对东北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J]. 高圣超,关大伟,马鸣超,张伟,李俊,沈德龙.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7)
[7]施氮肥对华北平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杨亚东,张明才,胡君蔚,张凯,胡跃高,曾昭海. 生态学报. 2017(11)
[8]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对长期施肥及作物的响应[J]. 丁建莉,姜昕,关大伟,马鸣超,赵百锁,周宝库,曹凤明,李力,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2)
[9]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对水稻根系性状及籽粒库活性的影响[J]. 徐国伟,吕强,陆大克,王贺正,陈明灿. 作物学报. 2016(10)
[10]高通量测序技术下连作植烟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分析[J]. 王佩雯,朱金峰,陈征,许自成,武劲草,常安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11)
博士论文
[1]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的影响研究[D]. 于海玲.吉林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施氮与间作对红壤旱地作物生产力、氮素利用及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D]. 王晓维.江西农业大学 2015
[2]一体化脱氮除磷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D]. 李妙婉.济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20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2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