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再生稻”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1 02:32
设置头季稻+鱼(或泥鳅)+再生稻的栽培模式,水稻品种选用黄华占和Y两优800,分析两种模式下土壤中全量氮、磷、钾含量与速效氮、磷、钾含量表现,结果表明:(1)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可增加土壤中全效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以稻鱼处理效果更明显,总体高于对照田。头季稻与再生季两个生育季内全氮、全磷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全钾含量则在再生季略有下降;(2)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含量比分蘖期时有所提升,稻鱼模式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整体表现要高于稻鳅模式。两个水稻品种再生季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但整体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文章来源】: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论文集湖南省作物学会会议论文集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J]. 安辉,刘鸣达,王耀晶,闫颖. 生态学报. 2012(15)
博士论文
[1]农业生物种间互惠的生态系统功能[D]. 胡亮亮.浙江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54710
【文章来源】: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论文集湖南省作物学会会议论文集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J]. 安辉,刘鸣达,王耀晶,闫颖. 生态学报. 2012(15)
博士论文
[1]农业生物种间互惠的生态系统功能[D]. 胡亮亮.浙江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54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35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