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澳洲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发布时间:2025-06-20 04:33
  起源于澳大利亚的澳洲野生稻(Oryza australiensis)属于稻属EE染色体组的稻种,而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简称栽培稻)属于稻属AA染色体组的稻种。利用有性杂交和幼胚拯救技术,本研究获得了栽培稻日本晴、海丰1号和中花11与澳洲野生稻的种间杂种,可交配性分别为2.22%、2.07%、0.89%;杂种F1在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上与亲本澳洲野生稻相似,如株高,叶型,穗型等;杂种F1根尖分裂中期染色体GISH表明杂种为异源二倍体,染色体组型为AE,大多数染色体是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极少部分染色体可以发生配对,这可能是导致种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

【文章页数】:1 页

【部分图文】:

图3.4亲本以及杂种FI在标记RM26969和E3-2上的扩墻产物??

图3.4亲本以及杂种FI在标记RM26969和E3-2上的扩墻产物??

3.1.4.3多态性分子标记的鉴定??为了进一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定种间杂种,本实验选用了?115个SSR多态性标记??和155个特异性Indel标记对种间杂种F1做进一步鉴定,其结果如图3.4所示: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26969,以及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特异性....



本文编号:4051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4051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