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野生稻导入系遗传分析及重要性状相关QTL鉴定
发布时间:2025-07-07 04:13
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种,从野生稻中挖掘栽培稻中已丢失或削弱了的优异基因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以茶陵野生稻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为研究材料,使用均匀分布于12条水稻染色体上的136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对其遗传背景进行检测。平均每个导入系携带24个导入片段,导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6.1 cM,导入片段覆盖野生稻基因组的87.89%。结合两个环境中的性状调查,鉴定到与6个产量性状相关的18个QTLs,其中6号染色体上与粒宽有关的QTL在两个环境中被连续检测到。除此之外,还鉴定到5个与发芽期耐冷性有关的QTLs。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种植
1.2 试验方法
1.2.1 DNA提取及PCR扩增
1.2.2 分子标记的选择及电泳检测
1.2.3 田间性状的测量方法
1.2.4 粒型和粒重的测量方法
1.2.5 发芽期耐冷鉴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
2.2 茶陵野生稻导入系群体遗传分析
2.3 亲本和导入系重要性状表型变异
2.4 导入系群体6个性状在2个环境中的相关性分析
2.5 QTL定位与分析
2.6 发芽期耐冷QTL与耐冷种质资源鉴定
3 讨论
本文编号:4056478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种植
1.2 试验方法
1.2.1 DNA提取及PCR扩增
1.2.2 分子标记的选择及电泳检测
1.2.3 田间性状的测量方法
1.2.4 粒型和粒重的测量方法
1.2.5 发芽期耐冷鉴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
2.2 茶陵野生稻导入系群体遗传分析
2.3 亲本和导入系重要性状表型变异
2.4 导入系群体6个性状在2个环境中的相关性分析
2.5 QTL定位与分析
2.6 发芽期耐冷QTL与耐冷种质资源鉴定
3 讨论
本文编号:4056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4056478.html